这种禅定是带着智慧的禅定,是禅波罗蜜。我们回过头来看《焰口经》里边说:“普陀洛伽常入定,随缘赴感靡不周。”
什么意思呢?
所谓“普陀洛伽常入定”:虽然是保持定力:止是定,定在当下;但是这个定是不动,而不动又动。
所谓“随缘赴感靡不周”:只要有缘众生有因苦而求观音菩萨的声音,菩萨就会予以寻声救苦。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,观音菩萨有这个慈悲和智慧的愿力。只有观世音菩萨真正入定,才能够“随缘赴感靡不周”。因为动和静、静和动不二,如手心和手背而已;所以由根本智而现行方便智。这个根本智是空性,方便智就是有缘,空有不二。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”两者之间无二无别,也就是在利他中回归的是空性,空性又能够在有上随缘任运。
只有这样的训练,才是真正的修行:定慧双修,也就是福慧双修。面对现实的有:修福;内心不住的空性,修慧。我们最终证悟到了什么呢?因为不过是一个幻化的过程而已,所以我们需要深刻地感悟。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地领悟,那么往生西方就没有资粮。如果我们真正地感悟到了空有相即、圆融无碍,那么就会有福慧资粮。也就是面对一切事物上,心里没有执着、挂碍的楞严大定。当我们看到相对的好坏,就会以为是实在的好坏而执着。为什么大家认为是实在的好坏呢?因为人性以为的好坏,所以束缚了我们的世界,从而形成了烦恼和生死轮回。按照佛性而言:因为从来没有实在的好坏,于是不再执着和挂碍二元相对的认识,所以就是一心不乱。
我们现在的随境所转:看见好的,高兴;看见不好的,烦恼,我们几乎都是这样的思想和认识。佛教徒需要改变这种人性的认识,从而转化和升华为平等空性的佛性。因为佛性是完全平等的空性,所以学佛需要彻底地醒来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