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是后得智,也就是方便智。我们的空性的佛性需要落实在什么上面?应该是在身口意,应该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是面对现实的历事炼心。由此面对现实,使我们自己的心不再执着、不再挂碍。因为这应该是根本,所以很多人没有悟入而心外求法。如果只是单纯在外边寻找,只有迷失根本。佛教徒需要内观自心,不可以心外求法。即使是心外求法,也是迷头认影、不识自性而已。所谓的内观自心,只有让自己不再执着外在的假相,才能真正回归自性的家园。
“第六句是:所谓‘圆满一切诸愿海’,就修行佛法而言,应该是把迷惑颠倒的认识修正过来。”
我们都是颠倒众生,为什么这样说?“盂兰盆”会是救倒悬。如果说众生都是颠倒的,就是把好的当成坏的,把坏的当成好的,我们应该怎么样呢?我们应该依据佛法矫正过来。如果原来是头朝下走路,那么现在应该是堂堂正正地立正做人,也就是充满信心地做人。如此,就是把迷惑颠倒过来、修正过来,当然就是修行了。
“这就是觉而不迷了。”
只有我们真正醒来的时候,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头朝下走路,原来把假的当成了真的,把简单的当成了复杂。于是我们就回归了简单,回归到自己的本来面目。此时,就是觉而不迷了。
“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身口意三业就是清净了。”
如果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了,就不会再有烦恼和生死轮回了。此时,身体不再有杀盗淫,口不再有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;意识不再有贪嗔痴。这样,我们就是解脱自在了,别人看我们顺眼了。因为我们具备了慈悲和智慧的行动,所以能使众生欢喜满愿,于是大家就会接受我们的信仰。
“此时,不会再有过失,于是身口意不会再迷惑造业了。”
不会像我们现在有人寻找借口: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”之类。想吃就吃好了!何苦寻找借口呢!谁又怎么会知道: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佛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