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徒面对现实,刚开始的时候,可能没有觉悟;如果经常训练自己的心性,那么有一天一下子就会觉悟了,一下子就真的醒来了。请大家明白:那应该是我们平时积累的结果,并不是偶然一下子会出现的奇迹。这种觉悟的能力是普遍的、随时随地的,通过修行可以回归。而这种修行的回归,应该是不断积累的结果,于是成为了我们最终觉悟的能力。这就告诉我们:修行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,也不是我们“没吃三天素,就想去西方”,更不是我们只是单纯念了几句妄想佛,就可以往生佛国净土……莫把容易得,当作等闲看:我们能够选择念佛,应该是宿世的因缘。如果没有过去的因缘,那么我们就不会具备净土信愿行三资粮。即便是好心选择念佛了,也难免不是真心、清净心,虔诚心更是不易。
佛教徒需要清楚修行应该:只去耕耘,不问收获。如果我们坚持好奇、贪心寻问,编织收获的故事,那么就会停留在患得患失之中。如果收获是耕耘的必然结果,那么怎么可以只想收获而忽略了当下的播种呢?这不但浪费生命,而且更会浪费慧命。佛教徒应该:须从现在做起,从自我做起,行动起来。行动就是说明,行动就是力量,行动就证明。如果没有担当和负责的内容,那么我们算什么合格的佛教徒呢?佛教徒需要行动和证明。
“所谓‘清净一切善业力’:即通过众善奉行的所缘境,清净自己的心。”
这应该是第九个能力。佛教的宗旨是什么?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。当然,这里是众善奉行。
“诸恶莫作是一种善业的能力。我们需要清净自己善业的能力。”
如何清净呢?如果不执着、不挂碍,那么应该就是清净。当我们帮助了张三,又帮助了李四……如果到处向别人倾诉说:“我做了好事了……”这不但只是福报,并没有无住的功德,而且会招致大家厌烦我们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