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采摘过之后,我们又回来了;观察有没熟的,等下一次再去。”
因为释迦牟尼佛度众生,就像摘果子,摘过之后就回去了;下一次用另一种示现的化身,也就是示现成有缘的身体度化有缘的众生,用另一种佛陀的名字、另一种佛陀的身份,或者菩萨的身份去度有缘的众生……所以还没有成熟的,等待下一次再去度。
“如此看来,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,住世八十年,应该得度的都是根机成熟的众生。”
我们应该很庆幸,释迦牟尼佛把度众生的经验留了下来,这就是佛陀的经典。这些经典我们现在正在读诵受益,就是对照自己:“我们哪里需要改变,哪里对我们是有益的,我们应该是受益人。”如果我们现在不能惜缘读诵佛经,或者读诵佛经之后,没有对照、反省、改变我们自己,那么我们的修行岂不是苍白无力吗?
释迦牟尼佛的经验对于我们非常重要。大家想一想,这么多的经典,哪一部经不度人呢?哪一部经都是度人的,哪一部经都可以改变我们的执着,哪一部经都可以说是净土法门,哪一部经都可以说是禅、是密。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相应默契。只有相应默契,才会真正地受益明白:一切法皆是佛法。当我们没有相应默契的时候,恐怕就会东一头西一头、神不守舍。如果说,佛陀说法八万四千种法门,那么就是针对不同类的众生而对机说法的。如果是不同类的众生,那么我们能说那个不适合我们的就要否定吗?如果是自己的情执,那么必然是谤法的损害众生法身慧命的因果。
“一个都不会漏掉,剩下我们这些生果子,因为没有成熟,所以暂时度不走。因为还有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所以时不我待、努力进取。”
我们一直在强调:什么是末法?末法不是法末,应该是人末。如果人们不再相信真理,而是心外求法、好高骛远、诈现奇特之时,那么最好的佛法,必然会孤独和寂寞。如果人们普遍听骗不听劝、听邪不听正之时,那么佛陀的正法必然是难遇、难闻、难信。如果《楞严经》说:末法时代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话,那么我们除了反省和改变,就是选择坚持孤独和寂寞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