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四百五十三讲

    我们要让同我们有缘的众生,都能够依据佛法而醒来,都能够依据佛法而解脱,这应该是学佛的终极目标。如果不能通过度众生,就没有办法拥有慈悲和智慧,当然就不可能解脱、往生、成佛。《华严经·行愿品》说:“若无众生,则无如来可成。”菩萨只有在度众生的过程之中,才能够具备自己成佛的福德资粮;如果不度众生,那么自己永远不能成佛。而在度众生的过程之中,完全是一个淡化我执、转化我执、升华我执的过程。此时,我们与众生完全是命运的共同体。佛教徒会全心全意地为众生服务,而不是为自己服务。当我们说我们要成佛的时候,意味着我们只能利益众生。如果不能利益众生,那么我们终究是成不了佛的。如果坚持自私而不改变,那么终究是事与愿违。只有利益众生,才能真正利益自己。这个佛教的辩证法,大家一定要记住。

    为什么有人选择受菩萨戒呢?除了发心和缘份,更是需要说行不二。因为受菩萨戒并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戒牒,所以需要我们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菩提心。虽然有难行能行的艰难,但是我们所证到的却是自己的完全解脱、往生、成佛。如果我们不能拥有醒来的状态,也就是具备慈悲和智慧,那么我们的学佛不过是画饼充饥而已,佛教的信仰是没有说服力的。作为担当未来佛的有缘人,当下应该珍惜拥有人身、佛法的因缘。如果运用暇满人生践行佛陀正法,也就是以学佛利益众生、转化我执为己任,那么就是成就自己学佛的慈悲和智慧。

    无论是《维摩经》,还《华严经》等许多佛陀经典,都在不断地强调:“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”既然最好的供养应该是无上的佛法,那么我们可以由此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。如《金刚经》说:三轮体空布施,功德无量无边。这就是法供养的践行。因为能施、所施、中间物三者了不可得,其中就是般若的现前,所以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无量,正是“法供养最”。因为在我们供养了一个东西之时,正是把我执也供养出去的过程,所以是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。这样的无量无边的功德,正是佛教徒需要修行的内容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