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七百八十七讲
“所谓‘若于圆融,清净觉明’,意思就是:假如对于圆融的这种境界,已然能够清净明了。“所谓‘发研深妙’,意思就是:此时,这个修定的人,发掘研究深妙的理性。”我们现在更多的人都是感性认识:因为看见那个是红色的,看见那个是绿色的,看见这个是男的,看见那个是女的……所以佛教徒要去通过感性去发掘理性:这个不是实在的,那个不是,一切都不是实在的。如此,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心平气和、随缘自在。要不然,我们只能焦头烂额、痛苦不堪。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走这样的路,所以需要有佛法,才会有办法。不然的话,如果遇到这种表相境界,那么就会随境所转、随波逐流。“所谓‘即立涅槃’,意思就是:在识阴还没有完全打破的时候,他就以为进入自己所认知的涅槃了。”他走了一段时间的理性认识,于是以为这个就是圆满的解脱了。“所谓‘而不前进’,意思就是:他也不再努力向前走了。”“所谓‘生胜解者’,意思就是:他会生出一种狂妄的认识:自己已经证到了殊胜的解脱了。”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自以为是:“我已经解脱了。”真的解脱了吗?当然没有。好像解脱了,其实并没有。只是这种好像,很多人都认为是实在的。“所谓‘是人则堕,定性辟支’,意思就是:这个人就会堕入到不回小向大的心,也就是辟支佛的境界。”有佛无佛之际,辟支佛修十二因缘。十二因缘大家应该知道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即十二因缘。他认为:“这已经是很圆满的结果了,已经彻底解脱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