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七百六十四讲

下手处在哪里?我想说的是,一个在家佛教徒的下手处,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里,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在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,这些都可以成为修学的下手处。如果我们说这一切都是假的,那么为什么不能历事炼心地负责任?如果我们心安的时候,那么更应该去面对这一切假的,去做一个圆满、快乐的游戏。而我们不做或者不会做,那么请问理直气壮吗?
“所谓‘为所归依’,意思就是:因为这样的原因,所以学佛不是断灭,不是把下手处、皈依处全都否定了,从而把它来作为皈依处来执着。”
如果把这个下手处来作为执着,那么还是障碍和束缚。当我们执着这个皈依处、下手处是实在的,那么我们还是障碍和束缚,并不能走出自己的生死轮回,我们又是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。
“所谓‘生胜解者’,意思就是:于是会生出了一种狂悟。”
他生出了非常狂妄、自以为是的误解。
“所谓‘是人则堕,归无归执’,意思就是:这个人就会堕入在归无归执。虽然他本来想皈依,但是却没有完成真正的皈依。”
他想皈依完成不执着的,但是却没有不执着,现在又再继续执着了。所谓归无归执,本来不值得信赖的,他信赖了;本来不值得依靠的,他依靠了,于是不能自拔。如果他明白“兴如幻佛事,做水月道场”,那么他就不会再执着,就会随缘,就会不再攀缘,当然不再拒缘。我们现在很多人是:要么是攀缘,要么是拒缘。因为都是错的,所以随缘才会自在。
“因为不是永远的生,也不是永远的死,所以不可以拿它来作为自己的皈依处。”
这就是下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