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是没有抵抗力的,即使是最初的学佛,也难免会好奇、攀缘、表现寻找。昨天听到一个人问我们:“我没有抵抗力,禁不住这种诱惑,怎么办呢?”“你可以远离诱惑点啊?”比如,如果改变喜欢喝酒的诱惑,那么可以与酒保持距离。我们喜欢贪欲,就离贪欲的所缘境远一点。诗人北岛曾经有:“什么是自由?自由就是猎人和猎物之间的距离。”如果这个距离保持得远一点,那么我们自己就会非常安全。如果保持得太近,那么任何说教都是没有用的,恐怕只能是借口。希望佛教徒能够保持张弛有度,有一个安全的标准。只有这样的话,才能于自己、佛法、社会,都有益处。
所谓“便为贪欲”,意思就是:这种发狂的欲望到了一定的程度,也就是五欲之心,就会体现出来。
如此,一个人的信仰能不能坚定呢?虽然情绪、癫狂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,但是作为一个佛教徒而言,我们拥有了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佛法,就应该会有实际的办法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佛法告诉我们:我与我所本是缘起性空,没有实在性。既然没有实在性,我们的贪欲来自哪里?来自于自己的心。既然心是欲望的原动力,那么我们会慢慢地调心,通过发菩提心,做一些不“不忍众生苦、不忍圣教衰”的事情,去转移自己的执着,慢慢地就会由此而欢喜自在。只有越忙起来,才会越有慈悲和智慧,才会成就自己的解脱生死轮回的资粮。如果人坚持闲下来,那么越闲会越麻烦、会容易神不守舍,与解脱相违。
这一次,曾经教过的学生到光孝寺找我,说自己要去接一个寺院。我问他:“你平时上殿吗?”“不上殿。”“如果你不上殿,又要去接一个寺院,那么你怎么可能对信仰、寺院、信众负责呢?又怎么可能以身作则地弘法利生呢?如果是接一个寺院,那么不等于把寺院和信徒害了吗?”“我会改的。”“如果现在都不改,那么难兔会坚持自己的懒惰,凡事只有从当下做起才有说服力。如果接了寺院,觉得自己有了什么资本了,那么就更不好自律了。”“虽然我不会反对你去接一个寺院,但是你要对这个寺院去负责任,如果不负责任,那么你的发心就是有问题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