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第五十五讲

因为认识到它们的本质,是没有任何差别的空性,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和相应。不然的话,如果现在看到是佛像礼拜,看到众生计较和吵架,那么只能是凡夫众生,而且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。真正的佛教徒,看到佛陀礼拜;看到人应该问讯,需要礼貌和尊敬;看到有情和无情众生,需要善待,我们要注意到这个问题。我们无需在别人面前过度表现、趾高气扬。因为我们正在训练自己淡化和转化我执,所凡事需要面对和简单,不会忽视别人的存在和感觉。如果过分的表现和逃避,那么与佛法的中道圆融是违背的。如果过分表现,那么就会使人误解佛教的解脱精神。如果过分的逃避,就会使人误解佛教是颓废和不负责任的。佛教徒个人的行为,容易影响和引导別人对于佛教的正面和负面作用。佛教徒应该:外在需要面对,内在需要不住。如果个人不再是个人的话,那么我们需要把握和定位自己的行为。
 “十二类的众生本身,也是这个本觉妙明、觉圆心体。”
十二类众生的本质,就是佛法的如来藏、清净心。
“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。”
你说佛陀和我们有差别吗?没有。我们和佛陀有差别吗?也没有。差别是什么呢?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执着。因为困扰在所谓的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的外在境界上,所以困扰于所谓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。因为我们以为有实在性,所以不能自拔。因为佛陀以为没有实在性的假相,所以应无不住而生其心。因为我们以为有实在性,所以生死轮回。如果不轮回,就实在是对不起我们自己。因为佛陀以为没有实在性,所以大彻大悟。我们为什么认为它有实在性呢?因为无明,所以以四大假合为身、六尘缘影为心。对照佛陀,我们需要反省我们自己,不要再去抱怨佛菩萨不慈悲。因为我们认识局限,导致了我们世界的局限。如此,实在是以人的境界误解了佛陀的境界,以至于不能相应和默契。虽然是有差异的,但是空性的却是无二无别,我们的如来藏性与佛陀完全一致。
下边的经文:
【由汝妄想,迷理为咎,痴爱发生,生发遍迷,故有空性,化迷不息,有世界生。则此十方,微尘国土,非无漏者,皆是迷顽,妄想安立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