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第三十二讲

当佛教面对现实的时候,我想说的是,我们遇到各种的境界,我们最普遍的认知是什么?就是执着于本来变化的境界上,于是心里恐惧、挂碍、恶性循环。就像有人告诉我们:“你身上有冤亲债主……”虽然我们是不大相信的,但是心里又觉得膈应、怀疑、不舒服。于是会通过某种渠道,或者某种神通,观照自己和家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。这个时候,我们会不自觉地好奇,于是听凭别人的建议和摆布,甚至于感动:“哎呦!他怎么知道我家里的事情呢?”这其中除了自己的面色和语言流露之外,还有鬼神的业力使然。我们不但需要防护自己的言多必失,而且还要反省三宝弟子的迷失:难道我们要皈依鬼神吗?当然我们会强调:“我不会。”可是我们恰恰已经对鬼神感了兴趣,从而偏离了自己的皈依三宝的内容。要知道:鬼神是有他心通和宿命通的,也是有后遗症的。如果你不知道,那么我们有责任告诉你。
对于恐怖和消化不良的事情,我们往往会纠缠不清、耿耿于怀,总是觉得心里茫然和挂碍。无论好坏的缘起境界,我们都是习惯性的执着。我们难过的时候,是为发生过的事情而难过;我们在欢喜的时候,也是为生现过的情况而欢喜。如果是为过去、未来的事情而挂碍和忧虑,那么都是执着中的烦恼和生死事。佛教徒需要训练自己应无所住、当机立断。对待好的,对待不好的,对待不好不坏的……无论挂碍任何事情,都是我们生命的束缚、慧命的障碍。如果执着于不断变化的事物之中,那么就是烦恼和生死轮回。因为这是人生习惯性的我执,所以都是不知不觉的迷失。哪怕我们已经修行多年,依然会相信我们认识上自以为是的错觉。如果我们想对自己的慧命解脱负责的话,那么请走我们所有好坏的概念执着。只是一旦想到走出来的时候,我们又往往迷茫。因为一旦我们自己什么都不执着的时候,我们会把解脱自在当成了没有依靠,所以觉得恐惧而无法接受。比如“而今撒手西方去”,如果当下撒手放下,那么我们就会真正的解脱自在。如果不愿、不敢撒手的时候,就会有一些的魔境和障碍困扰我们。
下边的经文:
【或汝阴魔,或复天魔,或着鬼神,或遭魑魅,心中不明,认贼为子。】
说来说去,佛教徒的修行,应该是照见五蕴皆空、度一切苦厄。只是我们很多人往往不能五蕴皆空,从而后患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