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面对一个美女转眼之间会变作一架骷髅的瞬间,那么人生的所有享受不过是一场梦幻。如此现实,应该是理性和节制,每个人都需要反省。如果悠着点,那么我们对待生命就是冷静和理性的,我们的生命价值就是升华和超越的。否则,得过且过,结果必然只是放纵而不知收敛。当然我们难免经历苦难、挫折等等感受、感悟,整个过程正是调整心理的“历事炼心”,乃至于最终:“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事常围绕。”行云流水,人生本是过客,我们应该是快乐的,应该是自在的。相比之下,只有没有信仰的人,才容易变成没有底线、不知道敬畏的人。
据说,全世界有七十亿人,大约有十亿人没有信仰,有人以为没有信仰的人好像多数都在中国。其实不一定,因为外国人看中国人,觉得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民族。佛教徒当然应该是爱国的,首先承认这一点。外国人看中国人,好像什么都不信,又好像什么都信。这是莫名其妙的感觉。因为对于信仰,一般人只是好奇,没有认真想过追本溯源,也很少严肃地思考和面对,难免有投机取巧性的内容掺杂其中。
许多中国人见到庙就进,见到像就拜,见到香就烧。为什么?因为万一有用呢?所以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现象。这很难被称为准确的信仰,甚至于可以说有投机取巧的成份。只是所有的信仰:不正是通过感性而循序渐进地进入理性吗?正如《坛经》所说:“迷人念佛生彼,悟者自净其心。”迷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的飞跃。要知道:虽然佛教讲缘起论,而不是有神论,更不是泛神论,但是信仰佛教的人又有多少去思考呢?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朦胧的问题,不懂的人或许比懂的人更快乐吧?虽然我们努力强调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而不是去拜神,或者单纯地拜佛,而是通过拜佛学佛,深刻反省和改变我们自己的贪嗔痴等束缚和困扰。比如:一个人趾高气扬地拜佛有什么用呢?为什么有用呢?因为他终于改变了自以为是的我慢和我执,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拜佛一定是有用的。只是,佛陀并不需要我们礼拜他,而是我们通过礼拜佛陀,改变了自己的烦恼和生死轮回。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。
所谓“谈玄说妙、修证次第”,我们通过谈玄说妙,也就讲经说法,其目的:就是为了改变自己有一个下手处。
所谓“自以佛书最为详尽”,因为我们认为佛经已经说得非常完备了,所以学佛需要依教奉行才是比较安全的信仰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据说,全世界有七十亿人,大约有十亿人没有信仰,有人以为没有信仰的人好像多数都在中国。其实不一定,因为外国人看中国人,觉得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民族。佛教徒当然应该是爱国的,首先承认这一点。外国人看中国人,好像什么都不信,又好像什么都信。这是莫名其妙的感觉。因为对于信仰,一般人只是好奇,没有认真想过追本溯源,也很少严肃地思考和面对,难免有投机取巧性的内容掺杂其中。
许多中国人见到庙就进,见到像就拜,见到香就烧。为什么?因为万一有用呢?所以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现象。这很难被称为准确的信仰,甚至于可以说有投机取巧的成份。只是所有的信仰:不正是通过感性而循序渐进地进入理性吗?正如《坛经》所说:“迷人念佛生彼,悟者自净其心。”迷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的飞跃。要知道:虽然佛教讲缘起论,而不是有神论,更不是泛神论,但是信仰佛教的人又有多少去思考呢?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朦胧的问题,不懂的人或许比懂的人更快乐吧?虽然我们努力强调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而不是去拜神,或者单纯地拜佛,而是通过拜佛学佛,深刻反省和改变我们自己的贪嗔痴等束缚和困扰。比如:一个人趾高气扬地拜佛有什么用呢?为什么有用呢?因为他终于改变了自以为是的我慢和我执,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拜佛一定是有用的。只是,佛陀并不需要我们礼拜他,而是我们通过礼拜佛陀,改变了自己的烦恼和生死轮回。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。
所谓“谈玄说妙、修证次第”,我们通过谈玄说妙,也就讲经说法,其目的:就是为了改变自己有一个下手处。
所谓“自以佛书最为详尽”,因为我们认为佛经已经说得非常完备了,所以学佛需要依教奉行才是比较安全的信仰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