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二百二十八讲

    只是现在的个别佛教徒,脑袋像灌水似的,或像浆糊一样,根本就辨别不出真伪、正邪。如此,我们怎么能够让他去坚持什么原则呢?当然并不现实。由此,我想说:“家有家法,寺有寺规。”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佛教坚信“三皈依”、“八正道”就是执着。如果没有了这个基本的执着,我们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。大家千万也不要以为,有人邪知邪见了,我们还要包容他。这样的与狼共舞,要么被狼吃掉,要么被狼同化而变成狼害人。如此结果,只能会使信仰更加混乱。要知道:没有原则的慈悲,必出祸害;没有智慧的方便,定出下流。
      有一个人以前学佛,因为“求之不得”和“有求皆苦”的原因,所以又去学习天主教,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,说他又打算去学习基督教了;而且还告诉我,过两年还要回到佛教这里来混。我说:“你爱上哪里混上哪里混去,请不要上我们这里混。”对此,我们实在莫名其妙。你说他是坏人吗?真的不应该这么说;你说他是好人吗?也不大合适;你说他是一个浑人吧?恰恰好。只是他自己绝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浑人。我们怎么办呢?我们只能默而摈之:“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!我们既然是管不了你,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放生你。”当一个人给别人这样印象的时候,别人又能怎么办呢?
    54、【今人见人敬慢,辄生喜愠心,皆外重者也。此迷不破,胸中冰炭一生。】
    这是什么意思呢?同大家分享。
    所谓“今人见人敬慢,辄生喜愠心”,我们现在的人见到别人,会有恭敬或者瞧不起的行为,从而衍生出欢喜或者怨恨,而人性难免如此。恭敬,往往也有盲目,很难长久;瞧不起,常常也是发自内心的我慢和自以为是。我们更多的人:别人对我恭敬,我当然很欢喜,愿意做,有干劲;别人对我傲慢,我就不愿意做,感觉怨恨,甚至颓废消极。怨恨还会产生距离,引发对自己的伤害,引发对他人的仇视和报复。什么原因呢?
    所谓“皆外重者也”,都是只重视外表的原因啊!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