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四十五讲

    所谓“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”,就是千万不要认为外界的事物是真实的才说是虚假的。因为如果认为外物是实在的,就不应该是虚假。因为万事万物从来就不是实在的,只是没有实在性的缘起无自性的假象。所以,学习佛法,如果不改变思维观念,就会同我们现实中的惯性的认识是相悖的。现实生活中,佛陀明确告诉我们说:大家不要贪嗔痴。因为我们执着的所缘境是变化无常的存在,所以是没有实在性的存在,是永远不固定的存在;而我们的人性却是寻找理由,坚持自己的贪嗔痴,于是成就和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烦恼和生死轮回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有这样一句话:“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”它告诉我们:人性经常会追求奇特的现象,善良的东西经常会走入极端的误区,诚如好心办了坏事,应该还是我们自己的贪嗔痴的困扰。这难道不应该引发我们思考吗?
    如果不改变我们躁动不安贪嗔痴的心,那么我们就无法静下来,也就不能守之以虚。虚就是不要在乎、不要执着。因为我们知道: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不稳定的存在,一切都是过客,包括我们自己。
    但是,这样的真话,别人就是不信。其实,也不是完全不信,只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重,总是不甘心地追求贪着一些没有耕耘就想收获的东西。比如说,有人跑到寺院里烧香,不知道恭敬和播种的道理,只是有想中大奖的愿望等等,结果却是千差万别。因为他们认为我们都是同佛菩萨有特殊关系的人。当然,别人就会借机骗他们,而我们不会。我们会告诉他们,这个应该是:只有恭敬和播种,才会有收获。如果没有恭敬和播种,就不会有收获。福报是需要耕耘、结缘的,智慧是需要感悟无常的。
    他们来求我们,我要说,如果在欲望的驱动下,我们都能中大奖,那么我们还会让别人中吗?没有信仰,只能选择我们中奖,而不是别人,然后自己修建寺院,何苦让大家参与和成就呢?应该说,这不是信仰,而是经营而已。帮助别人,成就自己!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,都离不开这个规律。因为耕耘才能收获,所以中大奖的人一定是广结善缘的福报人,一定是曾经有过播种的人,如今才会有了收获。而没有中的人,也不必去烦恼:命运不公。因为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自作自受,所以我们的追求和信仰就会理性了。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