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当然不行!我们不要刺激他,为什么呢?我们需要用当事人能够接受的语言说他。如果我们把人说得跳起来的时候,那么我们的信仰就是失败的。当然,法无定法。有时候,面对有的人,虽然表面说得让他烦,但是让他不舒服的时候,正是要引发当事人的思考。只有让当事人有痛定思痛的感觉,才能够真的去改变。如果我们总是赞叹他:“你是大菩萨,你是老菩萨”,那么当事人是感动的,只是从此迷失了,之后沉沉睡去……因为佛是觉者,所以需要用一种恰到好处的语言、方法,让当事人警醒,从而激励、改变他的执着、烦恼、习气。 这种语言其实就是引导利益众生,只有从他原来的那种思维、知见、行为的误区中走出来,才是佛陀的慈悲和智慧。 因为佛陀是圆融无碍的,所以我们要学习空有相即、圆融无碍。只有圆融无碍,才能有辩才摄受、破邪显正。不然的话,难免一厢情愿:“佛法讲因果”,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最后大家都被吓跑了,只剩下我们一个人孤零零的、形单影只、孤家寡人,那就完了。那应该是信仰的失败。我们应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,同众生结缘,让众生通过这种结缘而改变自己的贪嗔痴。首先我们需要结缘,如果不能结缘,那么再好的佛法也没有生命,谁会接受呢?如果这屋里没有人,我们在这里讲法,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正常的。我们可能会故弄玄虚地说:“我是讲给那些六道众生,给你们看不见的那个在讲。”于是大家蒙了:“这样的法师真有本事……”那个时候,大家恐怕就误入了歧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