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三百三十五讲

我们觉得,佛教徒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能够立得住足的,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。与时俱进,这个词比较时髦了,细细地分析起来,应该是源于佛教的随缘。随着我们的缘生,随着我们的缘灭,随着我们的缘好,随着我们的缘坏,都是随着我们永远不会落后,这就是与时俱进。可见,与时俱进就是随缘。
“二者无为解脱,谓一切烦恼净尽而无余。是名解脱无减。”
第二种是无为解脱。在学佛的过程中,我们说,去掉烦恼就是没有分别心的清净无为,于是我们放下执着的有为法。有为法是无常的,是不可靠的,于是我们放下了。只是我们又执着一个“放下”,又执着一个所谓的无余涅槃。就像小乘阿罗汉的境界:“既然现实是苦空无常的,那么赶紧跑掉吧。”因为又执着个无为法,所以佛陀所具备的能力是两种解脱:第一种是有为解脱,第二种是无为解脱。
只有两种解脱具足圆满了,才可以称为解脱无减。佛陀并不是灰身灭智,他要倒驾慈航:不忍圣教衰,不忍众生苦。菩萨要面对现实人生,把这个娑婆世界当作自己修学佛法的道场。这个很重要,虽然很多人跑掉了,但是佛菩萨不能跑。这个正是他的锻炼、修学的道场,是他学佛最好的所缘境,怎么可以跑掉呢?如果他跑掉了,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历事炼心的机会。有佛教徒强调说,我们要往生。请记住,我们往生的资粮是立足于我们的现实的当下。
禅宗有一句话: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。”当然,它同样适合净土宗,禅净双修的因缘,应该在此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