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二十五讲

我们在宣讲的过程之中,虽然人们觉得词语华丽、优美,能够让人家感觉有吸引力,但是佛教的四依法又告诉我们:依义不依语。我们不要觉得语言的美丽、辞藻的华美是佛法,语言只是用来诠释义理的,比如说无常、无我、解脱。
如果仅仅说无常、无我、解脱是非常漂亮、华美,而没有办法相信、消化、受益于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话,那么等于我们还是依语不依义。执着了语言文字,然后又没有感悟到意义的所在。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指在指着月亮,本来是告诉人们看月亮,而一些人却盯着手指说:“这个手指很漂亮、很美,这个手指可能是两寸、三寸,这个手指如何如何……”如果你坚持研究手指而不看月亮,那么语言文字又有什么用呢?佛教徒需要面对语言文字,却又不能执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。我们应该循着手指往上看所指的月亮,我们最终可以达到解脱烦恼和生死的目的:“我看到了月亮。”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佛。
这种知识教法所诠释的义理没有滞碍,就是不会停留、没有障碍,从而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。因为佛陀说的法本来就是这样的,所以称为四无碍解,也叫四无碍辩:说法无碍,所诠释的义理没有障碍。人们说:“我现在学佛不得要领,不得入门。”对此,我们不能责怪佛陀,而应该反省自己。如果从开始我们就没有按照皈依三宝的规则走进佛门,那么我们凭什么要去抱怨佛陀呢?因为抱怨不得,所以还是改变自己为好。
“3)辞无碍:又云词无碍。”
这种“辞”是修辞的辞,这种“词”是文词的词,是诗词的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