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一百九十七讲

“8)白胜处:观白色如青胜处说。”
也就是通过观外色,诸色转变自在,能够转变成我们愿意见到的颜色,就是所谓的白色,洁白无瑕。而且能够使少为多。很少的一点点,然后一点点转化为很多。同时又能够使多为少,这个转化过程非常的自在、自如、随意。虽然不起执着、分别,但是非常不容易,那应该是智慧法身的境界,不是分别、贪求。如果只是分别、贪求,那么毫无价值,达不到转识成智的作用。
“以上四色观,以为胜处,为显色胜处。”
如果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,而我们自己要不为所动,那应该是一种定力了。
“此四为净观。”
上面这四种是净不净观,应该是由不净观而净,由净观而入不净,于是乎达到了一种无所得的境界。这四种是一种净观,就是不执着,这应该是非常了不起。
“凡观净色,必须远离不净色。”
什么不净呢?不净就是执着。如果我们认为不净就是屎、尿、黑暗等,那么就是执着。执着就是不净。如果能在任何一相上不执着的话,那么应该是净了。就是说: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?有什么关系呢?实在是没有关系。
“此与八背舍同。”
这就像我们前面所探讨的那个八解脱的境界,应该是一样的。
“此二胜处,为使八解脱之观心,自在胜妙,对于所缘的色境,不起执着,不被影响。”
当我们不执着的时候,就是不被影响了,修行应该是这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