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一百八十六讲

四、经文释义112
  B5. 戒嗔恚
    【汝等比丘,若有人来,节节支解,当自摄心,无令嗔恨,亦当护口,勿出恶言,若纵恚心,则自妨道,失功德利。忍之为德,持戒苦行,所不能及,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,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所以者何?嗔恚之害,则破诸善法,坏好名闻,今世后世,人不喜见。当知嗔心,甚于猛火,常当防护,无令得入;劫功德贼,无过嗔恚。白衣受欲,非行道人,无法自制,嗔犹可恕;出家行道无欲之人,而怀嗔恚,甚不可也,譬如清冷云中,霹雳起火,非所应也。】
    经文的意思是说:
    “你们各位比丘,如果有人用刀把你们的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之时,你们应当收摄住自己的心。”
    请记住,这应该是真正的考验。如果平时我们可以说忍辱波罗蜜,只是我们却是很笨,忍得很辛苦、很勉强,甚至极为痛苦,那么不能称为忍辱波罗蜜,只能说是忍耐而已。这种忍耐是勉强的,是没有真正消化的忍辱。
    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,即使面对有人用刀剑肢解自己身体的时候,也要收摄住自己的心。为什么要收摄自己的心呢?想想看,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是真的吗?是实在的吗?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:四大皆空,五蕴非有,其实就是缘起性空,那么身体的确不是实有的。尽管我们有敏感的感觉神经,但是我们的执着恰恰是造成了这种痛苦根本。如果透视而不执着,那么面对这种割截身体的痛苦,我们就能够消化得了,生命就会出现解脱的奇迹。面対现实,有比割截自己身体的痛苦更可怕的事情吗?我想已经没有了。佛教徒应该打破自己对于身体的执着。当然不能极端,不怕死,且又不可以找死。   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