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经文释义52
尤其是今天的市场化、经济一体化,追求更大的利润,是每一个人面对社会现实所无法回避的。作为一个佛教徒,我们不能不接受现实,不可能不受现实的影响,但是又不能不维系自己的特点,所以这里边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。如果不掌握这个度,那么就很容易迷失自己,所以我们尽量在把握这个度。面对现实,我们也在思考:怎样有一个良好的定位?怎样把守法与守戒做得更圆融,这是我们现在思考,并且将来依然需要思考的内容。
“只是不要一味地执着戒律的条文,应当从其精神和因缘来观察。”
我们应当从戒律的精神特质和现世所处的因缘条件去观察,因为我们今天要掌握的是戒律的精神——防非止恶,所以要从这样的一个特点去定位自身。
“只有这样,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佛陀遗教的真正精神和利益。”
举例而言,前些年看到有一本叫《现代因果实录》的书,流传得很广。这本书里面说到五台山有位妙法大师。这次我从北京回来的时候,有几个信徒追着我问:“妙法大师,有没有这个人呢?”“有,在五台山里。”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“行迹诡异,是一个对自身的行为不能负责任,对出家人的身份不能正常定位的人……只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和不懂的心理,致使这个人、这本书非常被热炒和热读,从而达到一种神秘怪异的追星热……从正法中道而言:非常极端和可疑。因为这种后遗症是非常可怕的误导。我们不应该没有定力而趋之若鹜。为什么这样讲?因为在整个《现代因果实录》里,不断的说一个人的前生是什么……以此诈现奇特、显异惑众……只能是相似佛法,或者是附佛外道而已。我知道,学佛需要脚踏实地,我又很难说服别人,只能等到发热、发烧降温为止……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尤其是今天的市场化、经济一体化,追求更大的利润,是每一个人面对社会现实所无法回避的。作为一个佛教徒,我们不能不接受现实,不可能不受现实的影响,但是又不能不维系自己的特点,所以这里边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。如果不掌握这个度,那么就很容易迷失自己,所以我们尽量在把握这个度。面对现实,我们也在思考:怎样有一个良好的定位?怎样把守法与守戒做得更圆融,这是我们现在思考,并且将来依然需要思考的内容。
“只是不要一味地执着戒律的条文,应当从其精神和因缘来观察。”
我们应当从戒律的精神特质和现世所处的因缘条件去观察,因为我们今天要掌握的是戒律的精神——防非止恶,所以要从这样的一个特点去定位自身。
“只有这样,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佛陀遗教的真正精神和利益。”
举例而言,前些年看到有一本叫《现代因果实录》的书,流传得很广。这本书里面说到五台山有位妙法大师。这次我从北京回来的时候,有几个信徒追着我问:“妙法大师,有没有这个人呢?”“有,在五台山里。”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“行迹诡异,是一个对自身的行为不能负责任,对出家人的身份不能正常定位的人……只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和不懂的心理,致使这个人、这本书非常被热炒和热读,从而达到一种神秘怪异的追星热……从正法中道而言:非常极端和可疑。因为这种后遗症是非常可怕的误导。我们不应该没有定力而趋之若鹜。为什么这样讲?因为在整个《现代因果实录》里,不断的说一个人的前生是什么……以此诈现奇特、显异惑众……只能是相似佛法,或者是附佛外道而已。我知道,学佛需要脚踏实地,我又很难说服别人,只能等到发热、发烧降温为止……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