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二百九十六讲

因为我们现在脆弱,所以别人说一句不舒服的话,我们就受不了,琢磨了好多天,记住了好多年,这样的人当然苦恼。虽然记忆力很好,但是心胸很小,不适合学佛。学佛的人,应该有不走心的“健忘症”,健忘别人对我们的恶,牢记别人对我们的好。只有这样的话,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、化腐朽为神奇。

当然,牢记别人对我们的好,更重要的不一定是回报那个人,而是要学会善待更多的人,这应该是修福修慧修解脱的学佛。毕竟帮助我们的人离得很远,或者离去了,现在善待别人就是修福修慧。只有对更多的人有益处,才是对那个帮助我们的人的最好回报。无论是社会还是信仰,都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。当社会和信仰是和谐的时候,应该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实践。如果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教,那么容易陷入苍白无力的空洞。

“如果春天不播种,那么何来秋天的收获呢?”

这就是因果规律。需要播种,因为不是春天收获、不是夏天收获,应该是秋天收获,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过程的耕耘和等待。

“既然不播种没有收获,那么不劳而获是有后遗症的,不应该被误导。”

如果佛教徒没有真实地修心,只是摆些外境的花架子,那么怎么可能解脱、往生、成佛呢?如果修行就是改变,那么这是不可能的。有人总是琢磨异想天开,难道单纯摸一下头,单纯供养一下法师,然后就能去极乐世界吗?或者开什么天眼之类的等等,更是不务正业的任性妄为。这个游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,我们需要耕耘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的内容。如果不能依教奉行的话,那么我们把别人害了的同时,等于把自己也害了。我们共同学佛,要有正知正见,学习究竟圆满的佛陀,做最好的自己,改变自己的执着,每个人都有希望。如果我们的执着不改变,那么解脱就是没有说服力的,只能在烦恼和生死轮回之中。如果贪嗔痴过于强烈,那么只能在三恶道里头出头没了。如果我们只是善良而没有智慧,那么恐怕是人天道内,却是不能了生脱死。学习佛法,应该明白自做自受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