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二百一十七讲

现在很多人把学佛和现实对立分隔开来,不但是错误的,而且成了两个法门,就是解脱和现实是冲突的。佛法告诉我们,解脱和现实是不冲突的不二法门:生死即涅槃、烦恼即菩提我们需要参考、思考。只有这样的学佛,才能改变我们心里的执着,才能转化烦恼和生死。这就是学习佛法的解脱,应该是真正的学佛。不然的话,学佛就成了空中楼阁、画饼充饥、不切实际。

“面对现实,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险恶、多么复杂,至少还有一个‘家’可以让我们身心放松,从而有欢喜、安全的感觉。”
当然,这个家应该有有两个含义:第一个是我们家庭的家,第二个是我们信仰的下手处的家,而信仰的家应该是遵守国法、道德、皈依三宝的寺院。
“家可以有家人的关心、抚慰,作为我们身心的依靠。”
因为是我们人生避风的港湾,所以值得珍惜和善待。回家了!就像自己小时候,只要回家了,如果母亲没有在家,就会六神无主。如果母亲在家里,心里就会特别踏实。什么原因呢?就是因为有一种归宿和依赖感。我想说,佛教徒怎么可能回避这种不即不离的学佛因缘呢?如果我们否定了这种因缘,那么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。如果连一个正常的人都不是了,那么学佛还有什么说服力呢?有人说:“对于出家人呢?”因为出家人有更重的责任和使命,所以要分享依教奉行的佛法道理。只有坚持和践行佛陀的知见,才是出家僧宝的责任和使命。毕竟放下世间普遍以为的五欲之乐,这份坚持和坚守就是难能可贵的。因为责任和使命的担当,所以需要耐得住孤独、寂寞。当年刚出家的时候,师父教诲:“十方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。吃了不了道,披毛带角还。”如果只是停留在生命物质上的信仰,那么慧命解脱的信仰就会迷失。我们在早上和中午过斋时,会食存五观、扪心自问:“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;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;三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;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五、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