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一百一十四讲

从开始就要坚持做下去,只这样,修行者的根本才能底扎实。如果开始你就没有行动,那么直到有一天问题出现了,再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如果已经是生就的骨头、长就的肉了,那么改变就实在是太难了。佛教徒何妨从小事做起,毕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?

总而言之,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,必须要养成他们正常的生活、处世的诚信。

人生需要信誉,如果人生没有信誉,那么就会走不了多远。

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习惯。

什么是良好的习惯?就是与人相处之道。在北京上学的时候,十二个人住在一个房间,从而训练了自己与人相处的心态,直到现在都是受益良多。虽然住的条件艰苦,但是彼此相处正是修行的对境。原来12个人住一个房间,彼此语言交流都比较困难。因为来自四面八方,所以各不相同的语言、行为、习惯,都在交流、碰撞、包容,于是有了为他人考虑的心态、语言、行为。面对南北方的差异、方言的不同,就像几门外语相似。接受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活习惯,12点了还可以听到开录音机、收音机的声音,于是动心忍性、接受转化。由开始的烦恼、嗔恨,到慢慢地平和,及至习惯,于是有了消化能力。不然的话,即使把自己气死了也没有任何意义。因为改变不了现实,所以改变自己的心态,养成自己的心态。

良好的心态和的习惯,就是换位思考。我们有个寺院,前些日子,有人给市长热线打电话,说寺院里的高音喇叭扰民。我们派人去教育他,教育的结果是什么?他说:“活该!因果报应!” 我非常奇怪,我现在都想不明白,这个信仰到底是自以为是、还是为别人考虑呢?什么是因果报应?这样的话分明是一厢情愿的不厚道,实在是不敢恭维。佛教徒只有考虑别人,才会使別人考虑我们。即便有人麻木不仁,也不要通过伤害别人而伤害自己。人家为什么举报我们?因为没有考虑别人,所以我们不会惯着我们。如果我们考虑过自己打扰别人了,那么我们就要为别人去考虑。这应该就是感同身受的菩萨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