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一百零四讲

而我们一些人的行为,是不是让社会人诟病的信仰呢?应该是有的,甚至不在少数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自己并不了解真正的信仰,只是在外表上打着佛教信仰的招牌,而内心里却没有任何痕迹和改变信。真正有信仰的人是负责任的,是守规则的,并不是寻找借口的。希望佛教徒都能够注意到这一点。

佛教曾经有不少祖师大德,也是成长在不健全的家庭之中的。比如致力于整顿僧团,改革佛教的民国佛教领袖,也就是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

我们最清楚的一首诗,一直会受用,说出来大家并不陌生的一首诗: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;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”

什么意思呢?

所谓“仰止唯佛陀”,意思就是:我们学习和效法皈依的对象应该是佛陀。

所谓“完成在人格”,意思就是: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做一个好人,只有人格圆满了,不是让别人说我们缺德的人,才是合格的佛教徒。

所谓“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”,意思就是:如果我们人格圆满了,那么我们就是离成佛越来越近了,这应该是是现实中的真正学佛人。

我们每个人需要扪心自问,我们做到了吗?虽然差得很远,但是努力总有希望。现在有人说自己成佛了,乃至于能看见这个,能看见那个,又说人招什么了,这应该跟佛教毫无关系。前几天有个居士问我:“你怎么说人家学猫、学狗呢?”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?猫的眼睛,晚上都能看见东西;狗的鼻子,能闻到很多味道,一些人不就是学习这个的吗?如果没有学佛,那么只能是附佛外道的邪知邪见罢了。因为佛是智者、觉者,所以应该对照和反省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