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六十讲

就如同飞机起飞,只是单独的个体,同周围没有关系,这个比喻应该有嘲讽之味。

这也是比喻社会的人际关系,比如在寺院里做点什么事情,我们也不会说好话。有人说:“因为我们是佛教徒,所以应该发心。”虽然不会安慰人,但是人性需要布施、爱语。如果称赞你是菩萨、大菩萨、老菩萨,那么必然使人心生欢喜。如果不说这样的话,就会使人觉得都是应该的。因为时间长了,会变成都不应该的,所以环境的好坏,还是需要彼此的努力,不是一个人的事情。我们在这里讲经、讲法,其实也不过是唤起共识和共鸣。这个基础应该来,学佛,而不是学人。因为学人有缺陷,所以需要学习佛陀的慈悲和智慧。请不要学习我们身上的缺点,我们是讲佛陀所说的经典,讲佛陀对症下药、对机说法的妙用,处理自己同自己、他人、环境的关系。只有历事炼心、修福修慧的学佛,才会有现实意义。

只是需要贴切地说明中国人的家族文化是非常深刻的。

如果不深刻,会怎么样呢?就像刘邦最初封的是功臣,最后封的都是家人。最初用的是五湖四海的人,最后都是家乡的家人。因为可靠、安全,所以家乡、家庭谁也没有办法回避。只是需要尽可能地不要过于自私、狭隘,否则依然充斥着不确定性。只有这样的话,才能够走出自己的我执。学佛而又不愿意走出我执,怎么会有说服力呢?二十多年前,我们听到星云大师在演讲的时候,感动着大师的行云流水,原来佛法还可以这样讲,能够使人感动、震撼。当年大师在中国佛学院拍着胸脯说:“如果你们将来没有出路的时候,那么你们可以来找我来……”二十年过去了,我们不会去找他。因为我们自己正在定位自己的责任因缘,所以当年的承诺应该是激励和鼓励。如果是教诲,那么足以使人奋进和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