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有在家佛教徒抱怨说:“悔不当初,我没有去出家……”问题是这个后悔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家庭,所以只有对它负责任,才能心安理得。如果既不能出不了家,也没有活在当下,那么只能悠悠岁月而已。
第三种,出家的生活。出家当然是高尚的,也是非常艰难的。在佛教经典里以为,如果不是真正的大丈夫,那么没有办法选择这样的身份。《四十二章经》告诉我们的出家人:“割爱辞亲,剃除须发,息心达本,故名沙门。”
什么意思呢?
所谓“割爱辞亲”,意思就是:告别最爱、最亲的人,也就是辞掉养育我们的双亲父母。
所谓“剃除须发”,意思就是:这些可以在世间张扬的须发,我们可以把它剃除。
所谓“息心达本”,意思就是:我们还需要要扪心自问。其实修行,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家,都是需要扪心自问的内容,而不是心游道外的外道,当然向不是佛法。所谓“息心达本”,就像每个人都会说:“我的妄想啊、我的痛苦啊、我的遭遇呀”,如果一直在想,想来想去,最后发现,想不起来了。因为什么?因为新的烦恼、新的故事又出现了,所以是绵绵不绝、行云流水。有的人想清楚了,随它去了,反正都是过程,当下就是解脱烦恼和生死。有的人一下子被淹没了,可能走上了绝路。有的人坚持抱怨:“我的心为什么这么乱?我静不下来啊!”如果你不再执着,那么当下就是静下来了。
所谓“故名沙门”:沙门是做什么的?既然已经是出家人,那么就要要为自己的解脱生死的慧命负责,同时也要为众生的慧命负责,正所谓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福慧双修。只有对出家人身份负责的事情,才是真正的沙门。而不仅是告别了父母,也不仅是剃除了须发,而且还要“息心达本”,才可以称为沙门。只有我们真正“息心达本”的时候,才能告诉别人“息心达本”的经验。如果我们身出家而心未出家,那么我们当然不是名实相符的沙门。于是有人看到了假和尚的行为,就一厢情愿地以为出家人就是这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