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)佛教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?(19)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奇怪现象,所以是求佛而不是学佛。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佛陀“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”,不去同个人恩怨计较,不那么心胸狭隘,而是大慈悲、大智慧,那么我们还会烦恼和耿耿于怀吗?不会了,我们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。 “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,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”,这其实是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从曾国藩那里学来的。这句话是很深刻的,意即:我告别了,不去纠缠过去。现在有几个人愿意告别过去,不纠缠于过去的呢?很少。所以,只有把握今天的当下。这就足以让我们很羞愧,很不好意思。 “所以说,真正的佛教徒是要认识到无常、无我,如果有了无常和无我,你就有了解脱的希望。” 所谓无常,事物在变化,不是永恒的。所谓无我,事物没有主宰性、实在性、固定性。那么请问,涅槃不就是当下的解脱吗?如果能够认识到无常和无我,就一定会有办法解脱。可见学佛一定要从理上悟入,不应该只从感情上走进。从感情上走进固然是需要的,但是如果没有理性,我们走不了多远。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风吹草动,马上就会退失道心,就不再学佛了。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个人而学佛,恐怕也会因为一个人而不学佛。这是值得注意的。这是在求佛,而不是在学佛。这是在学人,而不是在学佛。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,所以需要我们去提醒。 “总而言之,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,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。” 所谓无明的业力,就是业障深重,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。如果业力障碍我们,我们就看不透、参不明白,就是执迷不悟、一根筋,就是钻牛角尖……具体就是:思想想不开,嘴巴管不住,身体做不到。因为有了佛法的无常、无我,所以我们能够改变它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