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徒应当:生可以奉养父母,死可以安慰己灵

当然,有人说:“我会好一点儿啊?”我们当然相信各有因缘,只是因缘相对不同而已,即所谓:共业之中有别业。如果说你一点儿都没有,只能是自以为是。除非是修行慈悲和智慧的佛法的逐步改变。因此,作为一个佛教徒而言,既不能相信命中注定,也不会以为凡事断灭。如果说缘起无自性,就是要改造这种业的力量,所谓造作的习惯。面对这种力量和惯性,我们要去改变它,用什么呢?需要用佛法。少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种。


因此,修行少欲的人,他的心就会坦然、坦荡。


修行少欲的人无所谓,面对和接受孤独和寂寞,又有什么关系呢?他们坦然、坦荡地处理和放下,没有什么鬼鬼祟祟,没有什么可以畏惧!真的猛士,可以面对惨淡的人生,可以正视淋漓的鲜血……此时正是脱胎换骨、死去活来时。想想看,背后捣鬼的人会坦然、坦荡吗?当然不会,乃至后患无穷。因为违法和缺德,总是无法无畏。因为生为佛子,当做佛事:遵守规则,不住规则,就是解脱自在。否则,以己昏昏,如何使人昭昭?佛教徒应当:生可以奉养父母,死可以安慰己灵:无忧无虑。当很多人指责你的时候,如果不能面对,应该是心里有愧有鬼,不堕恶趣也得堕恶趣,因为自做自受。


无忧无虑,无所恐惧,遇到任何事,无论多少,都觉得很满足。


因为他们少欲,所以觉得知足和满足。


所以有少欲的人,就会有涅槃的果位可证,这就叫少欲。


如果佛教徒少欲,而又担当负责,那么就会证得解脱涅槃。涅槃是什么?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。因为什么?有生就有灭,有灭就有生。如果我们不再执着生,也不再执着死,那么此时就是涅槃。尽管我们依然活着,是有余涅槃的自在。如果我们有一天肉体坏了,那应该是无余涅槃的自在,应该是超越烦恼和生死的生命的升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