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谁愿意吃亏呢?谁愿意吃苦呢?谁愿意付出呢?

2、要真发心


佛教徒应当真正发心帮助别人临终其间的助念,真正完成利益众生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。


因为发心明白:“我们帮助他人,就是帮助我们自己。”所以应当以感恩之心帮忙,而不是以自我帮助别人,或者替代别人的出发点。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,那么就不会认真地帮助别人。甚至不但不会真心投入地帮助别人。而且还会自以为是地感觉“哎呀,好像人要死了,这个便宜应该把握。于是拉上几个有经验的人帮忙,不仅仅连吃带喝,甚至还要带拿……”这事有没有呢?告诉你,应该是屡见不鲜,变成自己的习惯。如果是真正的发心: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,那么我们责无旁贷,不做意味着言行不一。当然,我们会做得并不容易。团为谁愿意吃亏呢?谁愿意吃苦呢?谁愿意付出呢?只是佛教徒需要这样践行自己去信仰。在众生需要我们的时候,如果我们不这样做,那么谁来做呢?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,还想解脱,还想去西方极乐世界?那么肯定去不了。请不要绑架阿弥陀佛的慈悲。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彼此合作的清净缘起,所以我们提倡要真发心,一定要真为我们帮助的人,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。

3、不可以因为助念而收人钱财


现实中人帮忙助念,因为家人不忍辛苦,所以难免送钱送物聊表心意,刚开始觉得不妥,最终不但要了,而且还会上瘾……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佛教的整体形象,还会污染佛教利益众生的发心。无论如何,都会有后遗症。既然是花钱雇人念佛的,那么佛教徒会做买卖啊?”于是,这个发心颠倒了。


有人会问:“寺院门票、佛事为什么收钱?”寺院收钱是纯粹的非赢利单位,只是为了修缮寺院、维持正常的运转,乃至于佛教办学的经费等等。这个需要厘清和说明。传入中国的佛教方式,已经不可以出寺院攀缘、化缘的情形。如果没有道场的庄严,如果寺院里没有佛事,那么信徒会来寺院吗?你会有欢喜心吗?当然不会。更何况寺院僧人和居士是不一样的身份,真正信徒进入寺院不应该凭借皈依证即可。这个大家也要明白。因为佛教徒信仰的依据是“皈依三宝”,所以是佛教的伦理,恐怕还有很多人没有弄清楚。虽然佛教徒对某一个出家人会失望,但是请不要对三宝失望。个别僧人虽然影响佛教,但是不是佛教的全部。因为全部是佛法僧具足的信仰,所以不是单纯的个别人问题。虽然不是个别人的问题,但是容易由个别人影响三宝整体。如果说佛教的命运共同体,那么就是三宝缺一不可。我们痛心地看到,末法时代喧宾夺主冒充信仰的“二宝”现象,实在是破坏佛教的波旬行为。面对现实,佛教徒不但回归“三宝”正信,更要辨别真伪、正邪,乃至于破邪显正地维护佛陀制定的信仰规则。如果是真正男子汉佛教信仰者,绝对不会因为个别人的行为,而影响自己对三宝的皈依和护持。毕竟这是谁都离不开谁的荣辱与共、息息相关的信仰。正如鱼儿离不开水、瓜儿离不开秧一样的道理。佛教徒需要珍惜和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