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结束语
综合以上,我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,人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太多。
生活是丰富多彩的。德国的思想家歌德说:理论是灰色的,生活之树常青。佛法的理论是死的,我们之所以能够让它活起来,就是因为我们能把这个死的理论放在活生生的现实之中,那么就会由此让这个生活丰富多彩,激发我们的慈悲和智慧,去开发这个宝藏。这应该就是一个学佛的过程。所以佛教徒要面对现实生活,不可以逃避现实生活。如果有人认为学佛的人逃避现实生活,那么是一种错误的理解。错误的知见是不可取的误会和误导,也是一种偏激和极端。
或者我们今天回过头来,再去看龙树菩萨和提婆菩萨的中观思想,会发现他们要面对四个问题:
(一)破外道
所谓破外道,是面对生活来破外道。外道是什么?有我,有法,认为什么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,这就是外道。三论宗的祖师吉藏大师对此有一个定义:心游道外,名曰外道。什么叫“心游道外”呢?就是我们这个心同佛法不相应,向外攀缘着相,当然是妄想分别了,也就是心游道外。所谓“名曰外道”,那就是外道。
很多人自己表面上是佛教徒,其实是外道。我们说人家是外道的时候,自己要不是外道才好。破外道之时,我们还是要有悲心,而不是嗔恨心。外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,在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有九十六种。我们今天的中国,尤其是北方,尤其是我们的黑龙江,到底有多少种外道?大家去琢磨,不用我说。
(二)折毗昙
什么叫毗昙呢?执着法有(我没有)的佛教徒。其实法也不是实在的,当然是障碍。只是这样的人执着:我无法有。
(三)排成实
这样的佛教徒说我法二空,但是又落入偏空了。这也是一种错误。
(四)呵大执
所谓呵大执,即呵斥佛教徒对大乘佛法的执着。这样的人学习大乘佛法,自我感觉:“我很了不起。”是一种束缚。现实中,这样的人太多了。
这四种表现形式——外道、毗昙、成实、大执,都是我们修道过程中的解脱障碍,而这四种障碍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。我们能回避吗?不能回避。如果回避了,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讲天上的话,不解决现在人和事的问题,那么这个佛法就死掉了,没有任何生存的价值和生存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