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徒应该打破自己对于身体的执着

B5. 戒嗔恚


【汝等比丘,若有人来,节节支解,当自摄心,无令嗔恨,亦当护口,勿出恶言,若纵恚心,则自妨道,失功德利。忍之为德,持戒苦行,所不能及,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,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所以者何?嗔恚之害,则破诸善法,坏好名闻,今世后世,人不喜见。当知嗔心,甚于猛火,常当防护,无令得入;劫功德贼,无过嗔恚。白衣受欲,非行道人,无法自制,嗔犹可恕;出家行道无欲之人,而怀嗔恚,甚不可也,譬如清冷云中,霹雳起火,非所应也。】

经文的意思是说:


你们各位比丘,如果有人用刀把你们的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之时,你们应当收摄住自己的心。


请记住,这应该是真正的考验。如果平时我们可以说忍辱波罗蜜,只是我们却是很笨,忍得很辛苦、很勉强,甚至极为痛苦,那么不能称为忍辱波罗蜜,只能说是忍耐而已。这种忍耐是勉强的,是没有真正消化的忍辱。


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,即使面对有人用刀剑肢解自己身体的时候,也要收摄住自己的心。为什么要收摄自己的心呢?想想看,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是真的吗?是实在的吗?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:四大皆空,五蕴非有,其实就是缘起性空,那么身体的确不是实有的。尽管我们有敏感的感觉神经,但是我们的执着恰恰是造成了这种痛苦根本。如果透视而不执着,那么面对这种割截身体的痛苦,我们就能够消化得了,生命就会出现解脱的奇迹。面对现实,有比割截自己身体的痛苦更可怕的事情吗?我想已经没有了。佛教徒应该打破自己对于身体的执着。当然不能极端,不怕死,且又不可以找死。

来改造自己的心,来使自己的心念转化。


转化成什么呢?感悟四大皆空,五蕴非有。就像佛陀所说《心经》告诉我们的: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这个“五蕴皆空”,就是我们每一个有情生命的个体,本来是没有主宰性的,是不实在的。它分明在刹那刹那地变化着,不是固定的。它是假的,假的就是空的,但不是断灭没有,只是不可依靠。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现象空性的时候,那么就一定能够解决自己的烦恼和生死轮回。那个时候,我们是解脱自在的;那个时候,我们的修行是有说服力的。


我常常想,我们的修行应该要有内容。如果是没有内容的信仰,就是苍白的修行。我们必须用事实来证明,佛法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、行为、命运和我们现实的价值观。那个时候,我们用事实来证明:我们是自在的,是解脱的,能够放下我们拥有的一切。想想看,此时我们的念佛就一定有说服力,也才会有意义:南无阿弥陀佛,身口意顶礼皈依无量光、无量寿。从此以后,我们就能够对所有消化不了的情绪、烦恼,以及对于生死的困扰和纠结,都将不再执着,那么我们不必心外求法,本身就是成功的念佛人。即使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人,依然需要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的三皈依

上一篇:静波法师:寒风索衣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