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徒因为有信仰,所以有办法调整和面对烦恼和生死的困扰、束缚

如果有人说:“我想做佛……”那么你就去耕耘慈悲和智慧好了。你如果能够面对现实觉悟,就是能够面对而不执着事物存在的假相,比如裙子、帽子、围巾,从而认识到本质空性的布……也就是所有的假相都不执着而又面对、接受,那么你一定可以做佛。只是我们真的能吗?无始以来的业力招感,无始以来的习气使然,我们已经习惯于执着。若然不执着了,我们恐怕会感觉到人生很茫然,甚至于觉得人生很没有意思,从而变得非常非常不习惯。于是乎有人质疑我们吃素会不会习惯?独身是不是有病?殊不知人生除了物质享受,还应该有精神需求,更应该有生命归宿的信仰探索……


佛教徒因为有信仰,所以有办法调整和面对烦恼和生死的困扰、束缚。当感悟一心可以具足十法界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:如果能够突破肉团心、妄想心,成就清净心的时候,也就是与事物真相空性相应的时候,那么我们一定是解脱自在的,一定会从烦恼和六道轮回之中彻底走出来。这应该是可以通过修行完成的内容。虽然是不易甚至是艰难的,但是却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尝试。只是一般人并不愿意从惯性的思维和行为中走出来,佛教于是以为这应该是业力牵引的缘故。

当我们面对《心经》的时候,《心经》虽然提醒我们: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但是我们并不愿意放下心里已经习惯的执着。我们明明知道“五蕴皆空”是有道理的,只是就是不习惯于放下执着。可见,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愿意清醒。毕竟轮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如果没有佛法更强大的力量依靠,那么解脱或者成佛就是不可能的事情。至于面对“度一切苦厄”的问题:如果我们能够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、土崩瓦解。包括我们的苦难、挫折、障碍,一切都不实在。而我们的我执是可怕的障碍,当然还有法执


《心经》说的“是诸法空相”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虽然主观的我执是不真实的,客观的现象界的法执,同样是不真实的;但是我们已经顽强地习惯了这样的惯性,就像刚才所说的,我们很难自拔。

哲学家说:“你意识的局限,导致你世界的局限。”因为我们的意识是被困扰的,所以我们的世界就是局限的。比如井里的蛤蟆,它所看到的天只能有井口那么大。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天会比自己见识的大多了。因为蛤蟆的认识局限,所以走不出呆在井里的认识。再比如河伯,因为它不知道大海是多么的浩瀚,所以他会奇怪地问:“大海有我的河大吗?”于是中国有了“夜郎自大”的故事。


曾经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国家,只是它的国王自己觉得国土很大了,问汉朝的使者:“汉朝和我国哪一个大?”虽然夜郎国顶多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小小的县城,但是他却非常自负,很不清醒。这就是人生困扰的现实。两相比较,我们自己太狭隘了。比如气功大师们盛行的年代里,经常会听到有人已经开天眼了云云,人们好不羡慕和奇怪……直到看到《维摩经》中“弟子品”有:已经真正开天眼的阿那律,观“三千大千世界,如观掌中菴摩勒果。”由此,我终于明白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。实在不是佛法对不起我们,而是我们辜负了佛法。我们可能会拿最好的佛法去换糖吃。而真正的佛法不应该是那样的价值,它应该是无比尊贵的了生脱死的摩尼宝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