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到底是福是祸,不可以一概而论

佛教讲,定法不是法。


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:塞翁失马,焉知祸福。


古代的时候,有一个老人,养了一匹马。有一天,这匹马跑丢了。因为这匹马是他家里的重要财富,于是村里的人就来慰问他。这个老人说:“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”过了几天,那匹马回来了,又拐回来一匹马,大家一看,这占了便宜了,赶紧又向他祝贺。对此他依然说:“嗨,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”有一天,他的儿子骑着拐来的那匹马出去,一不小心从马身上掉下来,腿摔断了。大家又来表示慰问,他说:“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”不久国家征兵,所有健康的人都要去当兵,保卫国家,保卫边疆,在前方战斗,十个人会死八九个。听到这样的消息,大家又来祝贺,这个塞翁又告诉大家说:“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”


因为没有定法,所以当我们得到的时候,千万不要欢喜,说:“哎呀!我真了不起……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我们是过客;失去的时候,不要伤感,机会还会拥有:因为每时每刻都是新的。作为佛教徒来讲,命运应该操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。所以不见得我们家里有这样的病人,就是不幸的,其实可能这个病人,对于我们的生命感悟、人生的思考、修行的下手处,都是有积极意义的。


我们不能否定这一点:一旦把这两者之间形成了对立:那就只有不断地抱怨和哀叹:我的命苦啊……其实怎么样又能怎么样?当我们面对和担当的时候,那只能使自己更加茁壮,更加有抵抗力。如果不担当,我们就会很痛苦,这真的成为了永远的不幸,而且是无法走出的不幸,所以要乐于担当、勇于担当。


记得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的话,非常受益: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”这应该就是一个菩萨敢于面对、担当的境界。如果我们现在是佛教徒,敢于逃跑,敢于去邪知邪见,敢于不负责任,敢于懒惰懈怠,这将有愧于佛教徒的名行,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。


所以,有残障的家人,到底是福是祸,不可以一概而论。尤其,有的人因为家里有植物人或者残疾人,更容易激发菩萨爱人的慈悲和智慧的实践,从而去感悟人生的无常、苦。这样的话,将会更加激发我们自己的解脱实践。


当然了,有残障、智障、植物人、精神病的家里人时,从学佛的角度看,它有意义,我们要把坏事变成好事。《佛说楞严经》有一句话,我一直很受用,一直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,这句话是:“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。”如此,若被物转,还是凡夫。意思就是:如果转变了原来我们对这件事物的认知、态度,那么我们就是佛;如果不能转变,甚至是一直在抱怨,那么我们就是凡夫,就是六道轮回。


生活已经这样了,要接受生活是这样的,但不可以容忍它永远是这样的,所以我需要乐观、达观,需要用智慧去透视真相,这就是学佛。不然的话,我们不会学佛,也不知道怎么去学佛,最后只是挂着一个学佛的招牌,拿着一个三皈五戒的证明,进到寺院里不用花门票钱而已。当然我们有权利,但是尽义务了吗?我们没有尽义务,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。

上一篇:静波法师:佛教徒不会回避死亡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