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一天,临命终时,我们是否能面对《普贤行愿品》所说的:“最后刹那,一切诸根悉皆散坏,一切亲属悉皆舍离,一切威势悉皆退失。辅相大臣、宫城内外、象马车乘、珍宝伏藏,如是一切,无复相随。唯此愿王不相舍离,于一切时,引导其前,一刹那中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到已,即见阿弥陀佛。”
无论任何人,终是要死的,不管他活的年龄有多大,这是宇宙的法则,人生的规律。佛教徒不会回避死亡。如果回避或者恐惧死亡,那么一定不是佛教徒,至少不是最好的佛教徒。这一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?
所谓“最后刹那”,也就是临命终时的最后一念。
所谓“一切诸根悉皆散坏”,我们的四大不调,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已经全部散坏了。
所谓“一切亲属悉皆舍离”,自己的家人、至亲都已经舍离,我们所有生前的缘分都已经散了。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,只能是这样的缘聚缘散了。如果心里眷恋不舍,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解脱生死轮回,佛教徒必须面对这个现实。再说,我们真的会因为不愿意离开而可以改变不死吗?不但不可能,反而会障碍我们的解脱,以至于随业流转,继续自己的生死困扰;所以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严峻的一念之差的现实。
所谓“一切威势悉皆退失”,无论生前我们多么有权威,多么辉煌,此时都必然退失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已经无能为力,必须只能向自己拥有的一切告别、再见,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规律。
所谓“辅相大臣、宫城内外、象马车乘、珍宝伏藏,如是一切,无复相随”,哪怕我们的身份贵为国王,此时,身边的大臣、宰相,乃至于我们的宫殿、国城,包括我们的象、马,我们所有的华美的车乘(国王坐的肯定与众不同),我们的所有珍宝、所有收藏拥有的一切,什么古玩、字画,如是一切无复相随。无论我们积累多少财富,没有办法带走一分一文、一点一滴。
恺撒,史称恺撒大帝。就是这个曾经称霸欧洲的一代大帝,在临死的时候,让人们把他的棺材抠了两个窟窿,并且告诉他的臣子们:“把我的双手放在外边。”他的臣子们不明白,问:“陛下何意呀?”恺撒回答说:“我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:我两手空空地来了,我又两手空空地去了。”这就是人生,这就是现实。不论我们接受不接受,放得下放不下,我们都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。
所谓“唯此愿王不相舍离”,作为对于普贤菩萨有缘的佛教徒,只有普贤菩萨行愿不会舍离于我们。我们会因此有佛法而有办法。因为有恃无恐,所以解脱自在。
所谓“于一切时,引导其前,一刹那中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;到已,即见阿弥陀佛”,为什么《华严经》“五十三参”中最后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说明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皆苦,所以一定需要同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相应。苦的对机因缘,必然是用极乐去接引。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缘,所以佛教徒要倍加珍惜净土易行法门。作为佛教徒,我们真的能够面对我们的死亡,舍离我们曾经所追求拥有的一切吗?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