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欣赏这样一句话:举重若轻。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在负责的过程中,最有分量、最有压力的事情,我们要把它看得淡一点、轻一点。
一个寺院里的法师,他有弘法的责任,还有管理寺院的责任,而且还得去上殿,去给佛学院的学生上课。他得去用心做好这些事情。
比如说建房子,虽然我本人不去建,但是我得找能建、负责任的人去建。如果这些事情我们整天都在非常痛苦的情绪中去面对,那么我们只能累死,根本就活不成。
如果我们不把它当回事,忙起来,那么首先转移了其它烦恼的侵入,其次也淡化了外在责任对我们的压力。我们会觉得,它也是很好的锻炼和修行,所以这个“举重若轻”是我们要去实践和完成的内容。
他还要开会、接待,所以非常忙。
所谓开会,开什么会呢?有时候开一些看似同我们没有关系的会。这些会要不要开?要开。如果连这些会都不开,如果没有这个渠道,请问别人会理解我们吗?
前些天,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告诉我,另一位领导就同他讲:“静波法师说,佛教是无神论,这我以前就从来没有听说过……”如果能够让别人感觉到我们信仰的历史和内容,能够引起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思考,那么我们的存在价值,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沟通和互动。要知道,两千多年的佛教,曾经贡献了三万五千多中华文化词汇。如果我们拒绝或者不说,那么我们就很难开口说话了……
如果没有这个渠道,我们只是闭门造车,那么请问谁会理解我们、接纳我们?可是我们的信仰责任,又不是仅仅局限在这里,我们有责任让别人了解我们。别人不是要了解我们个人,而是要了解我们的信仰,我们是做什么的?那么别人的好奇和误会,就会由此了解。他了解之后,会觉得:“好啊,这个真的是很有道理。”如此,别人就会理解佛教,佛教的路由此而宽。如果我们把寺院山门关起来,那么请问谁来接受佛教信仰呢?这样,我们的信仰会对不起那些护持的信仰者,信心就会死掉,菩萨行也会死掉,没有任何用。所以我们需要去定位自己,需要去面对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