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不要有嗔恚心

图片

不要有嗔恚心。


因为嗔恚就像火一样,会把自己烧毁,有一句话叫:“一念嗔心起,火烧功德林”,不可不因此而谨慎小心了。我们如果不去改变,不去转化自己的嗔恨,那么解脱就没有希望了。而这个嗔恨的来源在于“我”。有了“我”,我们就会有嗔恨。“我”是真的吗?“我”绝对不是真的,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,已经觉得它就是天经地义,就是理直气壮:“我就恨你,我就整你,把你整死。”如果整死他,我们就会好得了吗?肯定好不了。如果我们让别人死,让别人苦,那么自己会更苦,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样的。比如,我们打别人一拳,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一样吗?都是一样的。所以不要认为我们那样做占便宜了,其实我们才是犯傻哪,也可能被人利用了。所以要清醒,要有智慧,到底谁恨谁呀?

图片

戒律就是一个共同的规则,探讨《佛遗教经》的目的,就是我们要符合这套标准,然后共住没有问题。我们应该共住,应该理直气壮地共住,为什么?因为这个寺院不是我的,前面有人住过,现在有人住,将来也会有人住。它绝对不是我个人的,哪里是我个人的?古人说:“一派青山景色幽,前人田地后人收;后人收得休欢喜,还有收人在后头。”意思就是:我们今天收了庄稼,不要高兴。为什么?还会有收人在后头,还会有人等着我们离去,将来还要在这个寺院里住。


你说他是谁呢?我们最终发现:我们只是过客,不是主人,所以犯得着有嗔恚吗?


嗔恚之心犹如猛火,也犹如毒蛇。当年,释迦牟尼佛也经历过婆罗门外道的诽谤,但佛陀不会嗔恚。他会怎么样对待呢?

图片

最后佛陀对那个婆罗门讲:“你们家请客,做了一桌子菜,但是客人最终没有吃,那么结果呢?”那个婆罗门说:“那些菜还是归我自己了。”佛陀于是说:“你今天的诽谤、谩骂,这样的结果我没有接受,那么不是还会归还给你了吗?”这是一个极其冷静的处理办法。如果佛陀同那个外道一样,跳着脚儿在那里互相责骂,你说他还是佛陀吗?他还是有智慧吗?绝对不是的。不用说别人,就单单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领导人,又有几个没有挨过骂的?可能很多人都在骂他们。为什么?因为人们消化不良的事情太多了。


当年也有人诽谤、诋毁佛陀,怎么诽谤、诋毁他?比如,佛陀有一次在讲经时,一个外道因为忌妒,就雇用一个妓女,让她弄个木盆揣到衣服里边的肚子上,用草绳把它系上。当时,佛陀正在讲法,她就窜出来说:“瞿昙哪,你做的好事,你应该为我准备产房……”瞿昙就是佛陀的另一个称号。“我们共同要生这个儿子。”这意思就是,我们之间有男女关系。当时佛陀一声不响,如果放在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上,我们早就发牢骚,早就在那里喊了:“冤枉啊!”佛陀什么都没有讲。这个女的就在那里跳,跳来跳去,这个绳子断了,木盆掉在了地上,大家哄堂大笑,所以她不得不羞愧得赶紧逃掉。佛教传记中有,帝释天变做老鼠咬断了草绳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