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人觉知的第四条准则是:怎么样以持之以恒的精进心,来对治懈怠与堕落。
我们要有不间断的精进心,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不能一高兴拜一百零八拜,不高兴的时候一拜也不拜。这样的事情太多了。很多人每天都把水烧到五十度,每天都这样重复,那水永远也烧不开。
为什么要回向?那就是把我们今天所烧的五十度保存住,然后明天就烧到六十度,后天就烧到七十度……不断不断地增上,直到圆满。所以,回向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佛事。回自向他、回小向大、回事向理、回因向果,这样的几大回向,教给我们的最关键的东西是:怎么样开阔视野和心量?
我们今天做佛事,不是你把那个牌位往那里一放,那就是你的。如果你这个牌位能同法界众生结缘,那么你就是大菩萨。但是,很多人狭隘,说:“这个佛事就是我承包了。”他们说过的话,在此不想多讲,就是告诉大家:不要再以这种心量来做佛事。
那么以什么样的心量呢?我在哪里都行,反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因缘,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:让别人有机会,那么我就有了更多的机会。我们的很多佛教徒,可能都是各种个体户出身,所以总想承包。这个确实不行,因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五说:随喜功德,如果不给人家机会,自己又如何有机会?那么怎么能叫随喜功德呢?
我们之所以懈怠与堕落,就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的精进心,不能够坚持走下去,总是认为到寺院里这样念几个小时的佛号,已经有说服力了。只是大家回家就不念了。哪里是道场?心是道场。如果我们的心不是道场,那么走到哪里都不是道场。无论是建多少寺院,都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,在寺院里是要听闻佛法的,然后回家是要修行的。
《六祖坛经》有一句话说:“迷时师度,悟了自度。”我们都迷惑了,都是轮回、烦恼重重的,那怎么办?到寺院里听到佛法,说的那么有道理,然后回家去修行。如果你不回家修行,整天跑到寺院里,你又不是和尚?除非是退休或者休息。这是最关键的问题,就是要把我们的心作为道场。不仅仅回家是修行,上班、走路也是修行,无处不在的修行,哪里都是修行。以法为身,哪里都是法身,哪里不是佛法?哪个不是佛?所以关键的问题是,我们不要心存计较分别,这当然不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