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三百三十讲

    所谓“广度众生,满菩提愿”,什么意思呢?

    “由于修持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行人,最重视的是发菩提心。”

    我们需要通过净土法门成就解脱、往生,乃至于最终成佛。

    “最初的发心,应该是大乘的菩萨行。”

    只要发菩提心,就是菩萨。只是,我们现在一些所谓的菩萨戒弟子,总是喜欢同人计较和争吵,总是愿意让别人烦自己。尽管不是菩萨行,还是要自我陶醉。昨天我同一位管理的领导说:“我们的佛教徒需要反省自己:只有我们可爱的时候,别人才会爱我们。”他说:“这话是有道理的。”是的,如果没有道理的信仰,就不可能延续两千多年的故事,但愿我们能够说明和做到。如果能够担当负责,那么信仰就是有了正能量,我们也会由此而自信。如果我们只是夸夸其谈而不负责,那么等于说食不饱、画饼充饥,也是学道而不是修道。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可爱起来,就是要做菩萨:因为人人为自己,所以菩萨为大家。既然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,那么学佛就是佛性为利益众生成就自己。因为菩萨无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所以是真正的菩萨。至于说在空中、行在有中,不是践行空有不二的历事炼心,就是言不由衷的自欺欺人。佛教徒需要对照反思。

    “《无量寿经》因此要说疑惑大乘广智的人:虽然愿生彼国,只得胎生,寿五百岁,常不见佛。”

    大家去看,《无量寿经》竟然有这样的说法,我们前面已经交代过了。因为疑惑大乘广大无边智慧的人,所以虽然有:“我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”,但是没有办法,只能是胎生因缘。胎生会怎么样呢?因为是欲生而不是莲花化生,所以寿命只有五百岁,比娑婆世界当然好多了。只是还不是圆满,因为常不见佛,就是经常见不到佛,所以是胎生的局限和缺憾。

    “所谓菩提心,我们知道,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就是愿成佛道的大心。”

    当然不是小心。因为我们现在都是小心,所以需要学习发起成佛的大心,于是需要包容、觉悟,也就是醒来的心,这就是大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