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像我们面临的现实:一回相见一回老,百年过后各东西;缘聚缘散再难见,再见不是当事人。无论一个人如何漂亮,都不过几十年的光景,转眼就是满脸沧桑。无论我们愿不愿意,无论我们如何打扮、装饰自己,都没有办法改变衰老。因为无常,所以公平。我们最大的可能性,努力让自己的心态好一点,然后让自己相对延缓衰老,我们不可能不衰老。这是个无可奈何的现实。无论是身居高位,还是平民百姓,抑或是高僧大德,都不能改变现实无常、无我的规律。只有学习解脱烦恼和生死轮回,才能一了百了。否则将会遵循死去活来的轨迹,导致没完没了的轮回规律。佛教徒可以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改变自己的生老病死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往生东方琉璃世界。只是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,我们的因缘更适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就是我们讲述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的缘起,以此作为大家的信愿行依据。虽然法师需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但是法师并没有拒绝其它的缘起:面对现实、担当负责、历事炼心、修福修慧。比如上殿、修建寺院……如果躲起来了,那么信仰的生命又在哪里?如果没有人种粮食、生产日用品等,那么我们将如何面对现实的生存?
出家人可以简单,在家人需要随缘。佛教徒不能逃避现实,需要定位自己的因缘,就是自己学佛的所缘境。如果没有了所缘境,那么修行将没有着落,何以建立信愿行?如何耕耘善根福德因缘?只有面对现实的信仰,才有生机勃勃的力量。如果回避或者逃避现实的缺陷和遗憾,那么莲花如何扎根繁华?身在臭水沟,抬头望星空。
既然佛教徒需要面对现实,修行解脱、往生、成佛,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脚踏实地践行文殊智、普贤行呢?毕竟“宛转世间弘佛化,竟将东土现西方。”因为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脱离现实而学佛,所以需要感悟“观方知彼去,去者不至方。”因为人性的心猿意马,所以意味着我们不容易老实念佛。有人骄傲地告诉我:“法师,我一点点妄想都没有了……”我问:“你是木头吗?”“我不是木头。”“既然不是木头,那么怎么可能没有妄想呢?学佛只是改变对于妄想的执着而已。”因为妄想无常、无我,所以托彼名号,显我自心;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可见,学佛不是要否定我们的妄想,而是不住着妄想而已。如果没有这个妄想,那么也就没有了学佛的下手处。我们如何转变妄想对我们的束缚和困扰?这是佛法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如果我们没有妄想了,那么就不需要去往生净土,正如没有睡着不需要醒来。我们还需要去学佛吗?因为我们有妄想,所以我们才会有机会学佛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