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既要讲人情,又要不讲人情。只有度人的方便之时,才可以满众生愿。如果是借口或者任性,那么就不能满足人的私欲。因为需要为更多的人考虑,所以佛法是慈悲和智慧的圆融,并不是没有底线和原则。如果仅仅住着在个人之间的恩怨之上,那么还是烦恼和生死轮回的世间法,又怎么可能解脱自在呢?因为不是为了个人,所以佛教需要讲究僧团的威仪和形象。如果都是乌合之众的话,那么这个信仰还有生存的空间吗?如果都像横路敬二似的,那么佛教的信仰还会有摄受众生的权威吗?如果信仰没有尊严,那么人们还会愿意接受佛教吗?当然不会了。如果没有了整体的尊严和形象,那么人们会接受没有给人信心、希望、欢喜、方便、无畏的信仰吗?相信不会。
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,人们曾经传播:“哎呀,极乐寺过去如何如何……怎么怎么不好……”那么大家还能接受它吗?如果不能接受的话,那么就是因为大家失望导致的结果。可见,佛教徒需要定位自己的信仰正见、形象、尊严,这不应该是个人的恩怨情仇。既然信仰不是单纯个人的事情,那么个人需要顾全信仰的大局。如果说佛教有信仰、寺院、僧伽定位,那么准确地把握和担当是我们的良心和义务。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,如果人的良心不能具备,那么信仰怎么可能会建立呢?因为人性的傲慢与偏见,所以会造成信息不对称。由此可见,个人哪里是单纯的个人,我们分明就是我们自己信仰的形象和证明。
尤其是佛教的末法时代,人们往往是看僧敬佛,而不是看佛敬僧。如果出家人做了让别人失望的事情,那么信仰随之而受伤害。比如江湖上对佛教误会的胡言乱语,需要真正的身教重于言教。因为信息的不对称,人们对于附佛外道的痴迷,或者对于别有用心人的招摇,乃至面对打着佛教招牌的人和事等的眼花缭乱,所以无法辨别和认清,已经造成了太多的误会和误解……因为我们需要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,所以这个责任和使命是复杂和艰巨的。因为看僧来学佛,所以出家人需要形象和尊严。如果出家人没有责任和使命,那么这个信仰不会有生命,又哪里会成就众生的解脱慧命呢?这应该引起佛教徒的反思和反省。
所谓不谤三宝,不障出家,都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。如果面对的就是假和尚,我们还要寻找借口说:自己怕下地狱,或者僧赞僧、佛法兴吗?如果因果是建立在现实的世俗谛上的,那么我们尚且不敢面对和负责,我们是真的相信因果报应吗?如果佛教的出家人住持佛法,如果佛教的在家人护持佛法,那么有法安法位、依教奉行了吗?如果都是老年出家学佛,那么菩萨的积极担当的形象又去哪里寻找呢?佛教的普度众生,不应该是借口而是行动。佛教的随缘不是勉强而是面对现实。那么七八十岁的,怎么出家?如果是法无定法,那么说空只是有的空,说有只是空的有,正是佛教不二法门的命运共同体。但愿我们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”
“(二)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”
所谓孝养父母:如果佛教徒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,那么这个信仰还会有说服力吗?当然没有。如果你说:“我有信仰”,那么对不起,请你千万别糟蹋佛教。《梵网经》有“孝名为戒”,憨山大师有“亲得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”,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能面对和负责,那么既无慈悲也无智慧的脚跟,信仰如何落地?请不要画饼充饥、说食不饱。我们的佛教徒需要“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”;“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”。无论出家、在家,都要根据自己的因缘,尽物质、精神、信仰的孝道。凡是不孝之人,不要说学佛,做人尚且缺陷,何谈学佛?无论寻找任何借口,都是伪善、伪信而已。因为知识不是力量,行动才是,所以佛教徒需要言行一致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