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九十二讲

“因为《大悲咒》汇集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,所有修行的功德,所以持诵《大悲咒》等于获得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修一切功德力的加持。”

我们持念《大悲咒》,就等于无量劫以来观世音菩萨修习的能力给我们的加持,而且是不断地给我们加持。你会觉得:“这太好了!”“没有错!《大悲咒》其实就是这样好!”但因为我们没有用心,所以离观世音菩萨很远。
“这样的加持力当然是不可思议的。”
这种加持力量是什么呢?告诉大家:一个是悲,一个是智。什么是智,什么是悲呢?只有拥有智,佛教徒才能解脱烦恼和生死;只有感同身受的大悲,佛教徒才能修学不忍。如果只是单纯的不忍,那么等于没有解脱,我们等于被拴上了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悲、智:第一,佛教徒需要度众生,如果没度得了别人,那么我们容易让别人给度了;第二,如果只有“智”的话,等于没有“悲”,那么并不是中道圆融,佛教徒需要行动。如果是我有智慧,我看透了人生,但是我就是不想帮助别人,那么这是不圆满的。因为不圆满,所以成佛必须悲智双运。
因为很多人对佛教的理念是不懂的,所以理解偏颇、有误。为什么说不懂佛教呢?第一,认为凡事是常。如果说什么东西都是常的、永恒的,那么怎么可能有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佛教正法呢?如果有常、永恒,那么违背佛教的缘起论。因为佛法讲缘起,所以没有自性;第二,违背因果律如果认为是断,即什么都没有的话,那么缘起性空、性空缘起;色不异空、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不能成立。因为是手心手背的空有相即,所以佛教徒需要明白这一点。
“观世音菩萨在《大悲心陀罗尼经》中告诉我们,持诵《大悲咒》应当先对众生生起大悲心。”
只要持诵《大悲咒》,就需要有大悲心。什么是大悲心呢?就是不忍,即不忍众生苦、不忍圣教衰。如果别人好,那么佛教徒需要随喜,这就是悲能拔苦、慈能与乐的慈悲为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