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五十三讲
“佛教的经典告诉我们,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萨,只有到八地以上才能成为无学;小乘只有到阿罗汉才能称为无学。”
大乘称为阿鞞跋致,阿鞞跋致翻译过来是“永不退转”。只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萨,才具备这种能力。只是不需要学习,依然有恒顺众生的责任:众生喜欢的,我做;众生不喜欢的,我不做。只有具备完全如如不动的根本,才会拥有圆满而随缘教化的方便。 “只有到了无学的境界,才不再需要学习了,不再需要忏悔、惭愧。或许有人会问:‘菩萨怎么还会有过失呢?菩萨还需要惭愧吗?’菩萨只有常常地惭愧和忏悔,才能成就圆满的慈悲和智慧的佛果。”即使我们无学了,也要带头惭愧、忏悔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有上求下化的责任。即使是没有可忏,“能礼所礼性空寂”,“能”和“所”双亡了,也需要去坚持忏悔。为什么呢?我们还是有责任:应该是引导别人的责任。所谓上求下化应该是:上求佛道、下度众生,这不但是发菩提心的菩萨责任,并且因为这样的责任担当,所以我们可以究竟成佛。更何况从现在的缘来讲,我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。当然,我们哪里有什么责任感呢?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佛教徒:第一,能力不具备;第二,责任感不够。如果没有责任感,那么容易把自己混同于六道轮回甚至是三恶道的众生。我们总是会同这样的众生比较,不是不平衡,就是有优越感。如果我们同这样的众生比较,那么我们不可能是合格的佛教徒。佛教徒需要向佛陀看齐,要向菩萨学习。然后,我们不但可以具备能力、责任,而且这个能力和责任又是随缘自在的。如果别人不听我们的,我们不应该提拎着他的耳朵说:“你不听不行!”如果佛法是随缘的话,那么爱听就听、不听随缘,应当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