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四十九讲

如果学佛都是朦胧的状态,那么还有什么说服力吗?只有细化才是:我对不起自己,我对不起别人……佛教徒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。所谓常忏悔,就是经常地忏悔,就是告别、再见、不纠缠,应该是脱胎换骨、重新开始、自心忏悔,这就是细化。

“只有更多的人认为有道理、方法,才能够由此教化别人、感化别人。”
佛教徒需要有道理、方法,然后教化、感化别人,这是现实。佛教需要讲道理,不能任性妄为。
“现实中应该有‘感化院’或者‘感化教育’。”
过去犯了错误的孩子有工读学校,应该就是感化院。
“希望通过感化,可以改变那些顽劣不化的人。”
顽劣不化的人,应该就是特别刚强难度的人。虽然我们要去感化他,但是《地藏经》中说:“南阎浮提众生,举止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。”所谓刚强难度,无比顽固。我们度他,他会觉得:“对不起!我不用你度,我还想度你哪!”怎么度啊?他想让我们做坏事,想度我们下水;而我们让他做好事,他不肯的……
“如果从事感化教育的人,自己的智慧、慈悲、德行,都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以身作则,那么想要感化他人又谈何容易?”
如果是你来拔我一切业障,那么又怎么可能呢?九三年中国佛学院教书的时候,大庆居然有一个女佛跑到中国佛学院来了。我说,你那个地方的故事实在是复杂,一个女佛。特征是什么呢?说自己胸前有一个卍字。虽然佛陀有三十二相,胸前也有一个卍字,但是竟然以为自己就是佛了,姑且不说这一相的缘起的真伪,即使是完全具备了三十二相,也不能证明自己就是成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