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人生 第二十讲

所以说,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本来就是三世因果,我们要相信:不是还债,就是受报。我们更多的是来还债来了,是来了缘来了,受报也是了缘。可以想一想:天下事了犹未了,不了了之,就是当机立断,不必纠缠,什么事情是绝对呢?从来没有。既然十个指头不一边齐,那么为什么要把它弄齐呢?凡事强求的结果,手掌的因缘就失去了。因为齐不了,所以随缘就好。

2、四大假合,欢喜自在
“《心经》告诉我们,我们的生命是由五个条件来组合的。”
哪五个条件呢?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五个条件组成了我们的身体。可见,我们的身体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存在,不是一个主宰的存在,不是一个稳定的存在。面对我们坚持的自私,难道不是矛盾吗?只要我们执着,就是同佛法相矛盾。有人说:“我学佛。”虽然是信仰,但是佛陀告诉我们: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我们为什么较劲呢?我们怎么不放下执着呢?我们需要常随佛学,而不是自以为是。我们究竟是学佛还是坚持自我的迷失呢?虽然学佛不要执着,但是我们又分明放不下执着,一直困扰于这个执着。怎么办?我们需要观照。只要我观照了,就会明白了,执着是一种误区、误会。现在很多人没有照明白,越照越糊涂,越照越朦胧,越照越不知道觉悟在哪里?
 “身体分成两大类:一类属于物质范畴,另一类属于精神范畴。物质部分是指我们的身体。”
每一个人都有身体,就是我们的肉体。我们拍怕胸脯说:“这是我”;拍拍脑袋说:“这是我”;拍拍大腿说:“这是我”;拍拍胳膊说:“这是我”;捏捏鼻子说:“这是我”……到底哪个是“我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