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如何学佛第三十三讲

    据说当年玄奘法师没有到印度取经之前,印度佛教已经展开了一场辩论:“解脱境界、成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”玄奘法师的师父戒贤就说:“言亡虑绝,无有言说。”意思应该就是:所有的语言、文字都非常苍白,不能表达解脱、成佛的境界。因为解脱、成佛是内心的感悟不是外在的现象。对此,佛教界普遍认同,以为:“特别精准。”只是过了一段时间,人们觉得还是不能圆满,于是继续探讨:“‘ 言亡虑绝,无有言说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?”这个时候玄奘法师已经来到印度,就回答说: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”
      如果这个感悟不是单纯说“我成佛了”,那么总会有清醒的人说我们有神经病了,或者是忽悠人的。佛教徒尤其需要认真想一想。有一个老法师告诉我说:“如果一个人说他成已经成佛了,那么你就可以考验他一下,你踹他两脚看他如何反应?如果踹他两脚,也不烦恼,那么你马上给他顶礼,应该是真成佛了。”如果他立刻就急了,那么他成的是什么佛呢?一定是着魔了!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的事情,只是当事人自己的感受,哪里会轻而易举地能够宣示于人呢?只能通过一种方便告诉别人而已。即便是究竟圆满的佛陀,大家也应该清楚,他是智者,并不是主宰者。学习佛法不应当成为万能和主宰的错觉。
    (三)依三皈依学佛
    “所谓三皈依就是: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”
    每个佛教徒,只有经历至少一次三皈依,才是建立自己信仰的佛教徒,并且每天早晚都要坚持提醒自己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……有人认为无关紧要,以为:“三皈依我可以受,也可以不受,只要按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行了。”这当然是借口和错误。佛教徒必须要完成这个仪式!只有因事显理,才能中道圆融。因为这个外在仪式之后,种子才会印在我们的心里,佛教徒才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,所以没有外在就是画饼充饥、空中楼阁。如果我们没有完成三皈依仪式,那么会原谅我们自己:“反正我也没有皈依,只要稍稍地比那个最差劲的佛教徒好一点点,就已经够了。”要知道:佛教徒是学佛的,并不是学人的,尤其是不能学坏人。可以“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