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次孟母搬到了学校的旁边。那个时候,子思在那里设教,教授学生读书。学生上课的时候都要先向孔子的圣位行礼,下课的时候也要向孔子的圣位行礼,进退都有礼貌。孟子就开始学着人家读书、行礼。孟母一看:“哦,这回可以在这地方住了。”于是,孟母把孟子送到学校里去读书。
有一天,孟子回家说自己不想读书了。当时孟母正在织布机上织布,听了孟子的话,什么也没有说,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了。孟子一看,就跪在母亲面前说:“您为什么发脾气呢?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?”孟母说:“如果你现在不读书,那么就和这个织布的线断了是一样的。如果你不读书,将来就会一事无成。”孟子一想说:“那我还是继续读书吧。”从此以后成为一代圣人,称之为亚圣,仅次于孔子之外的圣人。
孟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圣人呢?因为他的母亲善于教子,为了孩子而三次搬家,最后搬到学校旁边,使他有机会读书,所以成就了他的学业。如果当初孟母不搬家,就是在坟场的旁边住下来,那么孟子最后恐怕就是一个同埋坟有关的职业而已。如果赖在屠宰场旁边住,那么孟子不过是一个杀猪、杀羊的屠夫。只有最后他的母亲把家搬到了学校的旁边,才最终使他成为一代有名的学者。虽然信仰不尽相同,但是道理却是相通的。这应该可以称为远离恶知识、亲近善知识的典范。
如果我们接近红色,就会变成红色。如果我们接近黑色,就会变成黑色。如果染上咖啡色,就会变成咖啡色。如果染上黄色,就会变成黄色。如果我们亲近善知识,就会修福修慧修解脱。如果亲近恶知识,就会行恶行邪行堕落。如果遇到善知识,就会自觉不自觉地:坚持八正道、反对五邪命。如果我们遇到恶知识,就会沉迷于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污染之中,习惯于破坏人、嫉妒人、障碍人的恶性循环而不自觉,后患无穷。所有的善恶因果,不过是习惯的养成而已。如果烦恼和生死轮回是一种力量的话,那么佛法的解脱、往生、成佛应该是一种更大的力量。只有亲近善知识、远离恶知识,才能真正转识成智地自净其意。佛教徒只有依教奉行,耐得住孤独和寂寞,才能遇到与佛陀正法相应默契的善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