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五百八十一讲

    最后佛陀还是给提婆达多授记将来成佛,以此感谢提婆达多成就自己。因为这张考卷实在是太过沉重,所以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回答的。如果每个人经过这样考试合格的时候,我们就会真正成就了。否则,我们将被隔在生死这一边,而不能解脱、往生、成佛,我们无需怨天尤人。因为我们要解脱、往生、成佛,所以不要过份计较六道轮回的故事。如果我们想烦恼和生死轮回的话,那么可以坚持抱怨和痛苦。如果我们只想做人,那么也可以抱怨。只是我们现在要解脱、往生、成佛,我们要从行菩萨道开始:我们需要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怎么可以愤愤不平、高高在上呢?如此脱离众生的习惯,只能证明自己在放弃解脱、往生、成佛的机会,放弃这一次希有难得的考试。

    佛教徒给自己一个定位:我们究竟要干什么?我们不希望只是拿一个菩萨戒牒,或者单纯拿一个皈依证,这是没有内容的信仰。我们问自己是什么?其实只有什么都不是,才是有希望的佛教徒。就像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,目的应该是:“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如此,好坏都是我们学佛的善知识,就没有不是善知识的内容。

    我们一旦观念改变了,我们的世界就会不一样了。大家想一想,我们的修行,就会有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。虽然是很难的,但是却是正知正见。当然,我们在探讨的过程中,已经赋予了很多很多的内容,比如我们想法的改变,就是可以使自己的利他的行为和心态改变。这应该是学佛的说与行的统一。

    所谓的“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。”所谓的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;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就是我们的心性执着需要彻底改变,这是根本。如果没有这个根本,那么方便就是随便。就像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:如果车不走,我们是打牛,还是打车呢?而很多人都在使劲地打车,而不是打牛。牛是什么呢?牛应该是我们的心。如果我们不改变心的执着,那么我们是没有办法拥有真正的慈悲和智慧。因为我们总是坚持着相、坚持攀缘外境,所以是本末倒置,离佛菩萨当然是越来越远,甚至于背道而驰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