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人生 第二十九讲

“生活的价值是由主观的自我为中心,以及客观的社会环境所共同架构而成的。”

因为主观心、客观社会环境的缘起,所以对于我们产生了影响。面对这样的主观和客观,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。

“在这个价值之中,有一些最基本的‘需要’的东西,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,包括物质、精神两方面的。物质的生存条件可以非常简单。”

人活得简单是可能幸福的。仅仅需要简单的一些能量,人就可以活,人就可以生存。我们发现,那些活得比较复杂的人并不是很快乐,也不一定很健康。除了维生素,人们更需要的是什么呢?应该是信仰,应该是心里的快乐和自在,属于精神和信仰层面的。如果没有了这些内容,我想,那么人生不一定是快乐的。

“但凡生活上最基本的吃、穿,以及居住的生活空间、环境等,这些连原始人也可以很容易拥有。”

基本的生存条件原始人是可以拥有的。比如树皮,把它弄一弄就穿上了,也可以遮羞、避寒,他们活得比较快乐。因为简单了,所以快乐了。因为复杂了,所以不一定快乐。比如只有过年才可以吃穿的东西,如今已经习以为常了,幸福感由此而淡化。

“到了现代社会,一些现代化的设施,也成为社会大众的必需品。”

比如说交通工具、电脑、手机等等。我们出去要坐汽车,谁都会坐,不坐公交车也会打车……这是社会的必需品。它们本身并没有善恶、好坏。因为社会发展了,所以给我们带来了方便。有一天,如果它们瘫痪了,那么我们会突然间不适应了。所有带给我们习惯和方便的东西,并不是确定不变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