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佛法的戒,应该是为更多的众生去考虑。有人这样说:可以不持戒了,从而迎合了某些人的心态。让我们回味释迦牟尼佛时代,有一个出家人听说释迦牟尼佛圆寂了,高兴得手舞足蹈:“那老头可死了,我们这下子可自由了……”这就是历史。佛陀年代,尚且有人这么以为,何况是末法时代当下呢?面对现实,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条条框框、规矩规范所束缚:成人不自在、自在不成佛。越是这样,我们越没有希望,我们的慧命更没有保证。如果社会的公德没有保证,如果法律的尊严没有保证,那么怎么办?我们应该像做游戏一样面对。如果是空性的、没有实在性的,那么我们把法律守好,把社会公德做好,把佛教的戒律持好。只有这样才是历事炼心的福慧双修。因为凡事没有实在主宰性,所以不再觉得为难和困扰,不过是做游戏而已,这才是有意义的修行。
所谓“菩萨悟空,有何持犯”,意思就是:如果菩萨所悟入的一切法空,那么哪里有一个持戒?又哪里有一个犯戒呢?实在是没有啊!既没有一个持戒人,也没有一个犯戒人。
如果内心不住持犯,那么外在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持戒呢?反过头来,如果我们走入另一个极端以为“没有持、没有犯,那么我的就会任性胡来。这样的任性胡来,难道不是借口吗?如果给你一脚,那么你会抗争:“凭什么踢我?”“你不是已经没有我了吗?如果啥都没有了,那么你还计较什么呢?”面对现实,缘起性空不要执着,就是不要把持戒当作负担、挂碍;性空缘起需要负责,请把所受之戒持好,应该像做游戏一样。只有心里没有了执着、挂碍,才是解脱烦恼和生死的佛教徒。如果是说一套做一套,那么久而久之,这个游戏就没有了生命,或者就是玩邪了、玩偏了。如此,这个佛教还好得了吗?佛教徒应该堂堂正正,而表现得鬼鬼祟祟之时,已经是了事与愿违。佛教徒应该一本正经,而如果是歪门邪道、别有用心,那么怎么可能是问心无愧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