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一百八十二讲

    这里就告诉我们:“论人之非,当原其心。”在谈论别人的过失时,考虑他的最初发心,往往有不得已而为之——太多的原因就是不得已而为之。我们说了的事,有时不能做;我们做了的事,有时不能说。面对现实,有太多没有办法说得清的事情。因为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我心。因为彼此的不容易,所以不要凭借表面就给人家下结论。
      所谓“取人之善,当据其迹”,如果要评价别人做了什么善事?那么我们应该看他不是说了什么,而应该是做了什么。
    所谓“不必深究其心”,不要问他到底是怎么发心。因为一旦刨根问底地追究下去,社会上实在就没有了纯正的好人、完人;所以,如果他只要遵循了法律、道德、皈依三宝,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。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好人?是不是完全合格的佛教徒?我觉得,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时间长了,如果能够伪装到底,那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话说?这就是脚踏实地的修行啊!如果是真的伪装,那么早晚也是要露馅的。可见,我们不必苛求和着急。我们虽然提倡佛教徒应当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但是却不能决定别人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。”因为不能决定,所以只有看具体的表现:听招呼、守本份、跟着走,才是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。
    22、【吕新吾云:“论人情,只向薄处求;说人心,只从恶边想。此是私而刻底念头,非长厚之道也。】
    所谓“吕新吾云”,就是吕新吾老先生说。
    所谓“论人情,只向薄处求”,他告诉我们,如果在论及人情冷暖、世态炎凉之时,单纯地强调说:人心完了,那么每个人都会很刻薄,每个人都会不好。
    所谓“说人心,只从恶边想”,而在谈到人心之时,只是说人心坏了,人心都是恶的。
    这样的人是什么呢?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