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十五讲

    所谓“宜从容”,遇事需要沉稳、淡定。这个话很时髦,也很流行。从容就是面对棘手的问题的坦然面对。如果凡事都能看淡了,比如过去的事已经过去,未来的的事在未来,现在的事不停留,那么我们不应该纠缠过去,只是总结教训;未来的事不忧虑,只是未雨绸缪;现在的事需要担当,只是不再浪费生命。如此不就从容自在了吗?因为只是缘起无自性,所以可以由此不惊不怖。       所谓“宜谨严”,遇事应该谨慎、严谨。凡事需要思维谨慎周密,同时还要严肃认真地对待,不仅仅是负责,也是一种放下不是放弃的修行。       所谓“宜俭约”,生活和处理事情应当简单明了,不应奢靡浪费,适宜简约,不宜繁琐复杂。佛教徒的生活,一定不是太过复杂。只是有时面对佛教徒交流什么问题时,常常是令我头疼,为什这样呢?因为说了半天废话,不知道要表达什么?烦恼和生死需要当机立断,不应该拖泥带水、纠缠不清。       学佛多年之后,我们会越来越谦卑,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回事,越来越简单自信,越来越不疑神疑鬼,越来越无所畏惧,越来越少说多做,越来越担当负责……只有这样,学佛才是脚踏实地的解决烦恼和生死。如果当别人做事的时候,我们就应当去随喜、赞叹,并且力所能及的相助,这应该是随喜功德。反之,如果当别人做事时,我们就去拆台、诋毁、乃至于设置障碍。这应该是口是心非的缺德行为。佛教徒应当随喜他人的功德,回避障碍他人修行的缺德行为。   2、【谦退是保身第一法,安详是处世第一法,涵容是待人第一法,恬淡是养心第一法。】       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段格言。这段格言里说的都是第一,不是第二。为什么是第一的?我们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,就是第一。如果位置摆不正,我们想第一,那么也是不可能的。       所谓“谦退”,谦就是谦虚,退是退让,就是凡事不要出风头表现自我。即使自己有能力,也要谦卑谦虚谨慎。尤其是大家都愿意做的事情,我们更要谦虚退让。当然,如果一件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做,我们还坚持谦虚退让,那么这个谦虚退让就有嫌疑了。这就同发菩提心的行菩萨道,完全背道而驰了。因为大家都不干了,你还在谦虚退让,那不就是等于晒台了吗?面对地藏菩萨的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我们还要谦虚退让、怕负责任?这分明是借口混日子而已。谦退的前提就是:只有大家都愿意做,都愿意表现自我的时候,我们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,才是谦虚退让。可见,佛法是因人、因事而异,实在就是:法无定法。 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